“《霹靂嬌娃》雖然大獲成功,但米高梅以往的欠賬太多,雖然我償還了一部分債務,但10億美元的鉅額債務,依然讓米高梅的資金鍊卻繃得非常緊。
當初科克裡安把米高梅賣來賣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透過出售,對債務進行重組來削減支出。
而我,是準備將米高梅當成傳家寶留下去,就好像迪士尼一樣,只是讓米高梅走上輝煌,007系列是邁不過去的坎。”
“boss,你在擔心換掉皮爾斯·布魯斯之後對007會有不利影響,讓票房達不到預期標準?”
“是呀,艾格。”雷衛東點點頭說道:
“皮爾斯·布魯斯被譽為最帥007,拍攝的幾部007票房都很不錯,深受各地007影迷喜愛,如果不是因為其年齡太大,片酬太高,我也不想將其換掉。
但是考慮到幾部特工電影中角色需要相互客串,繼續用皮爾斯·布魯斯的話,不光007系列投資會超標,其他影片也容易……”
如果雷衛東求穩,那麼啟動皮爾斯·布魯斯拍攝《007只擇日而亡》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由皮爾斯·布魯斯主演的最後一部007系列電影,原始空於2002年11月上映,票房很是不俗,1.42億美元製作成本,拿下了4.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讓米高梅公司很賺了一筆。
如果不是同年上映的電影《風語者》太過坑人,米高梅也不會破產。
《風語者》是由影帝尼古拉斯·凱奇主演,香江吳大導演執導的大製作,總投資成本1.3億美元,其中米高梅投資1.15億美元。
本來寄希望大賺一筆,因為2000年吳宇森導演的《碟中諜2》全球大賣了5.46億美元,其中北美狂賣了2.15億美元,排名年度第三。
這讓其成為了最意氣風發的華人大導演不說,也讓米高梅對其信心十足。
但影片上映後全球票房啞火,北美僅收4091萬美元,海外3671萬美元,全球7762萬美元。按分賬比例,米高梅最後只分得2942萬美元,扣去成本投資人怒虧了8557萬美元。
這可是2002年的八千多萬美元。
加上之前3部電影《大盜宿一宵》、《浴血滾球場》和《哈特之戰》的票房全部慘敗,即使有007系列保底,也擋不住股民對米高梅失去信心。
股價大跌,相關高層引咎辭職,米高梅破產重組不說。
吳宇森這個風光無限的好萊塢大導演也跌下神壇,從票房大導演變成“票房毒藥”。
加上隔年執導的《記憶裂痕》票房成績雖然稍好收了9626萬美元,但是也虧本了,之後好萊塢無人敢請他,吳宇森也不得不迴歸華語影壇發展。
對於《風語者》虧損的原因,網上的評論很多,雷衛東也加入其中,分析來分析去,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靠著槍戰片、黑幫電影起家的吳大導演不會拍戰爭片。
這點從後來拍攝《赤壁》系列就能看出來,雖然該系列的票房不錯,在亞洲地區創下華語片票房新高。
但林美女那句“萌萌站起來,以及最後十幾萬人的大決戰變成黑幫老大互毆,讓很多人為之無語。
相比而言,同意是大導演的斯皮爾伯格就好很多到了。
早風語者四年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同樣是戰場大片,細節方面就處理的很好。
線由一個老人的回憶引出前二十分鐘一個宏大的戰爭場面描述奧馬哈搶灘登陸,讓救援小隊角色悉數登場。
緊接著由海灘陣亡的一個名叫瑞恩的戰士引出瑞恩家三丁參軍僅剩一人在法國前線生死不明。
出於人道主義原則軍方決定派救援小隊營救瑞恩回家。
在接下來就是救援小隊孤軍深入,一小場戰鬥接著一小場戰鬥直到最後決戰。
這樣的細節環環相扣,順理成章的,刻意卻又不留痕跡讓人看完之後絕對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