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了。”陳潔回答道,
“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首都四合院的面積差不多有400萬平方米,但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
比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今年要拆除的趙紫宸故居等等,目前首都四合院面積只有300萬平方米左右。
如果按院子算的話,首都尚存古舊四合院、獨院大約1萬套左右,其面積大小不等,最小的一進院子面積也就100來平米,面積大的比如恭王府,面積六萬多平方米。
產權方面,四合院大部分屬於恭王府這一類不能交易產業,產權關係明確適合上市交易的私人四合院也就兩三千套。
這些年因為政策逐漸放開,想買四合院的人很多,每年都以15到30的數量遞增,只可惜產權清晰的私產四合院實在太少,每年能成交的數量也就幾十套。”
“價位如何?”雷衛東問道。
“比樓房貴一點,不過,主要看位置,一般來說越靠近市中心價格越高。
京城歷來就有東富西貴的說法,中軸線附近地區故宮、景山、後海)的四合院價格最高,南北中軸線、南鑼鼓巷地區其次,南城價格相對較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另外院落自身,比如朝向和規模,是不是標準的四合院,格局好不好,周圍可視範圍內有沒有樓房和其他高層建築。
出入是不是方便,因為衚衕裡是不能進車,好不好停車,路況如何以及院子的歷史淵源,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
這些年,四合院的價格不斷上漲,80年的時候,一個700多平方米的好院子只要兩三萬美元,也就是十來萬人民幣。
而到了94年的時候,400平方米的一個院子的價格已經是“七位數”,也就是上百萬人民幣了,現在這個價格更高,一般來說一平米5000以下都算是比較合適的。”
說著話,大奔來到了西城區中部的孟端衚衕。
“雷總,這就是你要看的始建於雍正年間,距今已有約300年曆史的果郡王府了,也是京城最高等級的四合院,僅次於恭王府。”
陳潔指著眼前的大雜院道。
“這裡最早是雍正第6個兒子果郡王弘瞻住的地方,據說,果郡王因為因罪被乾隆降為貝勒,從王府遷入這裡住下,後來這裡成了鎮國公載卓,也就是弘瞻曾孫的住所。
鎮公府的末代主人輔國公毓鋌生於民國四年,因家道敗落,1941年,他把整個院子都賣掉了,建國後這裡一部分變成水利部的宿舍,一部分變成私宅。
果郡王府的建築整體是東起孟端衚衕甲21號,即緊貼小盆兒衚衕的院牆。
西到孟端衚衕27號。臨順城街的院牆,即舊城牆腳下。
王府前臨孟端衚衕,後屋在大盆衚衕。東西佔有孟端衚衕半條街區。
總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400平方米,屬於典型的清代三進四合院格局,共有房一百五六十間。
其中21號院、22號院為果郡王府最為正規的院落,也是建築最精美的院子。
當然,因為住了太多人的緣故,這裡已經看不出往日的繁華,不過,只要裝修一番,很容易重現王府的舊貌,成為首都一大景點。”
“陳總,戶主基本上都到了,就等我們了。”看著雷衛東一行到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迎了上來,說道,“都在45號院等我們。”
“走,進去看看那。”陳潔點點頭,雷衛東雷衛東進入大門。
迎面是壘砌精緻的影壁,這是四合院標誌性建築。
繞過影壁便見一小院。
“房子不錯,就是有點老舊,但裝修一下,應該……”
看著小院子的佈局,雷衛東點點頭,按照佈局這裡應該是倒座房,坐南朝北跟正房相對的房子,又稱南房。
通常為外客廳、賬房、門房、客房以及僕人居住地方,屬於王府的角落,可就是這裡也能看出往日王府一絲的繁華,那裡面就更不用說了。
“這裡住的人都同意賣嗎,你剛剛不是說了,有一部分產權在水利部手裡。”雖然話說的委婉,但眼只看了倒座房,雷衛東就決定把果郡王府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