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整個隕星相比,就好比是一個籃球和籃球上的打針孔。
不存在能夠推動整個星球的能力。
……
當時這種言論搞得隕星人心惶惶。
……
而當時反觀“火星移民計劃”,那已經是相當可行的方案了。
桑博教授當時第一次將三名宇航員送上火星的時候,原本是抱著他們必然會犧牲在火星上結果去搞的。
三名宇航員在出發之前,甚至他們的英雄悼辭都已經寫好了。
但這三名宇航員卻在火星上成功生活了小半年。
雖然是靠著飛船上的生態系統硬撐,最後被解救的時候身體狀況也都很堪憂,但他們確實活了下來。
這是當時薩斯教授為什麼想到要公佈世界末日的基礎。
因為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讓桑博教授開啟“火山移民計劃”。
儘早開啟計劃,整個隕星資源越能儘早集中起來,將火山上的生態城建設得更大更好。
在隕星墜入木星之前,拯救更多的隕星人。
雖然,在這個計劃之中,活下來的隕星人一定是少數,和隕星一起奔赴末日的隕星人會是多數。
但總比沒有任何辦法,需要整個隕星文明全部葬送得要好。
只是薩斯教授倒是沒有想到,桑博教授提出了“行星推動計劃”。
不過,當時作為指揮一把手的薩斯教授,在三大救世計劃同時執行的過程之中,還是極力將桑博教授安排在了“火星移民計劃”之中。
而沒有讓他去執掌自己提出來的“行星推動計劃”。
很顯然,在當時看來,三名宇航員成功生還的案例給予了“火星移民計劃”非常重要的可做操行依據。
也就是說,當時的“三大計劃”之中,最具有可實施性和成功機率最高的就是“火星移民計劃”。
很多社會高層也都十分清楚地看好了這個計劃。
世界各界精英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力捧“火星移民計劃”建設。
其目的無非就是想要一張去往火星的船票。
好在隕星在到達末日之前,有機會登上火星。
……
那些平民自然也不是傻子,早就看出了他們的嘴臉。
罵她們是“逃亡派”,“精英犯”。
甚至,還爆發過激烈的武裝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