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宇宙難題
有關於“天行九歌”的“變軌計劃”是非常具體的,所有的資料演算都反覆推演過上千遍,不會存在任何失誤。
但計劃和現實往往就像理想和現實。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沒有人敢保證整個計劃不會出現一點失誤,能夠按照計劃完美執行下來。
這麼龐大且需要全人類最先進科技力量的計劃可不像比著尺子畫一條直線那麼簡單。
但凡出點意外那都將是致命的。
可能某個飛船上的一顆螺絲鬆動了,都有可能導致這個計劃的失敗。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越是精密的計劃,其實越容易出事。
就像精密的機械手錶稍微有點問題就會導致時間不準一樣。
而且,全人類之前對這種載人飛船十幾年外出遠航的經驗是零。
在這種零經驗的情況之下,執行這麼精密而龐大的任務,在所有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難度過大,希望渺茫,所以當時杜卡奧夫才說:
“這‘新年彗星撞地球’一定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一件必然事件。”
“這是宇宙給我們出的一道難題。”
“如果我們的文明不夠發達,必將和恐龍一樣無法面對這次危機,而滅亡。”
“這或許就能夠解釋‘費米悖論’為什麼存在。”
“宇宙中可能有無數像我們這樣的行星文明。”
“但宇宙在定期我們這些行星文明製造‘彗星撞擊’這樣的難題。”
“彗星本來就是穿梭於各個星系之間的星體。”
“我們的天文學家一直沒有明白它們存在的意義。”
“或許,它們就是來毀滅存在於宇宙之間的那些文明的。”
“它們就是宇宙的‘過濾器’。”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行星進行一次撞擊。”
“只有強大的文明才會留下,弱小的文明只能被滅亡。”
“像恐龍那樣低等智慧的文明會在毫不自知的情況下被滅掉。”
“而像我們人類這樣的文明,也只能看見它的存在和到來,無可奈何地等待著被滅亡,而束手無策。”
“如果不能解決這次危機,我們的結局其實和恐龍是一樣的。”
“在我們滅亡之後,地球上重新復甦的文明,在多少萬年之後,同樣會面臨這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