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岸邊,提起衣袖,翻手拿出一根精緻的檀木笛子,一隻手放在笛身上撫摸。
笛身上刻著“靜閒”二字。
這根笛子算是孃親留給他的唯一一樣東西。
在孃親還沒走得時候,孃親就常常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一手抱著他,一手拿著笛子,緩緩吹奏。
孃親的笛子吹得很好聽。
就像這臨春江的水一樣緩緩流動,綿綿不絕。
聽著聽著就可以踏踏實實地在孃親懷裡睡著。
可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
孃親為什麼會在那個雨夜拋下自己離開了呢?
林靜閒收起竹笛,在岸邊踢嗒著小石子。
他想去老山頭的藥鋪子裡看看老爺子在不在,並且打聽打聽一些事情。
巷子深處,一棟小宅子上面掛了一塊香椿木的牌匾。
上面用小楷寫著“萬山藥堂”四個鎏金大字。
不過灰塵太多,這四個字卻顯得有些模糊不清。
旁邊是一個懸掛著的葫蘆。
大人們說這是“壺”,是“懸壺濟世”的意思。
還有一隻木頭做的魚符。
因為“魚”和“愈”的音相通,掛上魚符是希望病人服用自己的藥物後百病皆愈,無病無災。
這些規矩,在林靜閒眼中看來都奇怪得很。
林靜閒貓著身子,使他原來就矮的個頭變得更加不起眼了。
他將頭探入漆黑的屋子,小聲道:“有人嗎?”
沒有人回答。
林靜閒小聲嘀咕道:“老山頭不會又在屋子裡眯眼睡覺去了吧?”
他一腳踩在地上的橫木上,跨過門檻。
入眼,便是一個水曲柳做成的藥櫃貼牆擺放在屋子裡。
架子左右是一幅楹聯。
分別寫著“紅娘子牽牛耕熟地”和“白頭翁佛手上常山”。
每個藥櫃都敷了一張紅紙,用松煙墨寫上藥物的名字。
有當歸、澤蘭、杜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