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
想到這裡,韓信連拱手還禮道:“子淵有禮,叫我韓信即可。”
“韓信,為何在孔府門外徘徊,可是要拜訪老師?”
顏回開口問道,這時他也看清楚了韓信帶來的其他人,猜想韓信等人身份不簡單,或許和老師此次回來的目的有關,
“一直仰慕仲尼先生大名,我等今日特來拜會。”韓信點點頭道。
“我帶你等進去,老師有教無類,並不禁人偶爾旁聽。”
韓信一呆,這樣就可以進去了?卻不知道他對面的顏回正想著,對面之人門客隨身,衣著尊貴,又如此推崇師傅,定然不會在此搗亂。
就這樣,韓信等人在顏回的帶領下進了孔府。
一行人沿著黃泥土路一直朝後院走去,韓信環顧一圈,見院子兩邊的青草地上搭建了好幾座茅草屋,茅草屋外有幾座石塊壘就的水井,水井旁邊晾曬著一些衣服。
在路上,韓信向顏回瞭解到,有一些他國人氏或者住的遠的,平常就住宿在這裡。
“老師,當今之世,禮樂征伐自大夫出、陪臣執國命,我等周遊列國多年,卻無一諸侯用仁、義治國,該當如何?”
韓信等人在顏回的帶領下,剛走到後院入口,就聽到了一道聲音傳來,聞言,顏回的腳步停了下來,韓信等人也跟著停了下來。
“世以混濁莫能用,我等更當孜孜以求,教誨百姓仁、義、禮、智、信。”
一道溫和的聲音響起,結合剛才的稱呼,韓信就知道回答這問題的人是孔子。
聽到孔子話語中那九死尤未悔,卻又對天下大亂,禮崩樂壞的無奈時,韓信不禁在心中輕輕嘆了口氣。
儒家的學說從來不是亂世的首要選擇,哪怕在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時代,也不過是用他包裝好的儒術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內地裡實行的還是那套儒皮法骨的政治策略。
在當今聖人未證道的春秋時代,孔子的儒家學說更是被各大諸侯、王者斥為愚儒、譏為矯飾。
“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如此社會不是很好嗎?韓信,你說這天下為何如此紛爭不休。”
顏回彷彿也聽到了孔子話語中的無奈,又想到自己等人隨著老師周遊列國,在各地兜售學說,卻無人賞識,也是略顯茫然。
韓信翻了個白眼,心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你以為天下人人都像你一樣是謙謙君子啊,這個天下崇尚的是弱肉強食。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才是整個人類發展史的最實寫照。
接下來,韓信又在拱門後聽了一些孔子和眾弟子的討論,說來說去不過是想討論出一套讓君主接收的治國學說。
可是他們的中心思想確是德政,以期百姓以德行要求自己,這樣不管是從上而下,還是從下而上,整個天下人人遵守禮樂,就無有了戰爭。
聽到這裡,韓信就無奈地搖了搖頭,你們難道都以為所有人都是聖人不成,不想眾人再繼續無意義的討論。
而且韓信也想明白了怎麼安排儒家,那就是法治德治結合為一,那樣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畢竟絕對的權利,會使人絕對的腐化。
他也不敢保證自己以後會不會胡作非為,想到這裡,韓信直接帶人走了出去。
喜歡冒牌韓信請大家收藏:()冒牌韓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