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元僖幫趙普成功拜相,自然也擋住了御史中丞趙昌言等人的高升之路。這夥人心中不服,常常聚在一起怨聲載道。
王府幕僚密報元僖:“趙昌言在聚會時,對宰相趙普多有怨言,對殿下也有不滿之詞。”
元僖對若初笑言,“沒想到這趙昌言這般不知收斂,當真狂妄。”
於漢辰主動請纓前去調查,“殿下,屬下願為您效勞。”
元僖笑笑,“當初翟馬週上書彈劾李昉,此事疑點甚多,很可能就是趙昌言有意誣陷。本王收到密報,趙昌言翟馬周他們幾個時常私會,恐怕圖謀不軌。此事還是趙懷去辦更為妥當,大師兄身上的傷還沒好,還是先安心養傷吧。”
趙懷領命而去,於漢辰倍感挫敗,李嬌鸞忍不住勸說元僖,“殿下,趙懷是個文武全才,又是張妹妹的義兄,能得殿下重用是他福分。可於漢辰到底是殿下的大師兄,殿下這般厚此薄彼,豈非因寵失正,寒了你師父蘇道延的心。”
元僖不為所動,“王妃多慮了,如今趙懷和我大師兄都是我的左膀右臂,他二人與我缺一不可。此番讓趙懷去辦這件事,不過因為他是個剛正不阿的人,收拾趙昌言翟馬周這些華而不實的宵小之徒,事半功倍。可要是讓於漢辰去,他心緒不穩,頭腦又簡單,一旦出了差錯,根本不是這幫文官的對手,只會事倍功半。”
李嬌鸞聽罷,倒也點頭贊同。
汴京入夜後實行宵禁,嚴禁夜間活動。
而趙昌言等人,無視禁令在家中聚會喝酒,胡言亂語。
深夜回家的翟馬周等人,被負責巡查的開封府軍士發現,不但不知收斂,還乘著酒意,鞭打軍士,吟出,“金吾不惜夜,玉漏莫相催”的詩句,對宵禁命令毫不在意。
元僖聽聞李勇的上報,便以翟馬周等人深夜聚會,牽涉朋黨的罪名,將這夥人拘押到開封府看管。又著趙懷親自去審理翟馬周,誓要將他背後的指使趙昌言給挖出來。
翟馬週一個逐利小人,發現有性命之憂,不等趙懷使出半分功力,就將胡旦、趙昌言等人如何策劃、如何分工誣陷宰相李昉及其他朝廷重臣之事和盤托出。
元僖得到翟馬周的供詞,親自向太宗稟奏。
太宗收到元僖的彈劾還有些猶豫,畢竟此事也有他的默許,但元僖言辭懇切道,“父皇,如果不狠狠殺殺這股歪風,恐怕蔓延開去,朝廷想收拾都收拾不住了!”
太宗無奈下詔將翟馬周流放海島,將趙昌言貶為崇信節度使行軍司馬,其他人也都一擼到底,貶斥到地方做小官。
元僖以為大功告成,正要慶功。
趙普卻覺得趙昌言處心積慮扳倒李昉謀求私利,乃是一個“剛戾難制”的卑鄙小人,便不顧元僖勸說再次上書,請太宗下旨賜死趙昌言。
太宗不悅,不納趙普建議。
趙普竟然連上三書,一定要殺趙昌言。
若初便出面勸說趙普,“趙昌言雖然卑鄙,可他當初上書將北伐失利之事賴給曹彬,是得陛下心意的。此番彈劾李昉也是陛下授意,即便被你和殿下拿住把柄,定了他一個結黨營私,誣陷宰輔的罪名,到底是打了陛下的臉。趙相爺如今堅持要陛下處死趙昌言,雖是為大宋的社稷著想,卻不能一味與陛下對著幹,畢竟這趙昌言曾是陛下的寵臣。”
趙普得了勸阻,又因太宗堅持不肯賜死趙昌言,只能作罷。
此事剛過,又有一人撞到趙普的槍口:十一年前太宗滅亡北漢,圍攻燕京,在高粱河與遼人展開激戰,不幸中箭墮馬,大腿傷重。雖經過御醫及時救治逐漸痊癒,卻從此落下了病根,一到颳風下雨就疼痛酸脹,有時甚至疼到難以忍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