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身在何局?
城下一聚,前後皆相擊,身陷千軍之局。
董卓面對何人?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
董卓該當如何?
其時力不能擋,將死於方天畫戟之下。
這一場戰鬥被引發於北城門城外這個戰場,卻如殊途同歸一般令董卓落入了死境,這種情況下,就算董卓被呂布殺死會導致冒險者的評價大為降低,甚至直接決定冒險者們的成敗,又有誰敢介入呢?
而在場的所有的冒險者中,誰又敢出手呢?
李弦輕嘆一口氣,局勢確實是這樣的,這時候沒有人敢出手救董卓當然是理所應當,可是現在董卓在和呂布的戰鬥之中已經落到這種地步,眼看著他的戰死已在頃刻之間,都沒有一個冒險者哪怕只是突施冷箭來搶人頭的,那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了:他們快要忍不住出手的時候,卻被人阻止。
是你做的嗎?你為什麼這麼瞭解我。好吧,你對了,你是知道我一定會出手的,既然我一定會出手,他們當然就不用出來替我當炮灰,嘿,真是無情啊。。
既然已經明白這一點點的小算計落空,李弦白眼過了四周,便獨自向那呂布與董卓而去。
而他身向前時,左手從懷中一過,似是拿出一物,又迅速的捉為劍指,向著董卓遙遙一指。
“鏘”
五十米外,呂布立刻感到遠處有人偷襲,卻沒有那種天生的生死感知預警,方要置之不理,先為大事的時候,掌中方天畫戟的戟頭月牙卻陡然吃到一股大力,強行橫砍再下一寸便不能,才發現是有一枚雪亮的三寸菱形槍尖擊中自己兵器的月牙處,此時也被彈飛到其他地方,當時便嚮往那個突施冷箭的人一看,禁不住雙目一凝,原來又是你。
董卓本來已經叫苦等死,得了這一空登時便是像後一滾,扯開了一丈開外的空間,心中知道在現在的情況下,無論出手者為了什麼,都不會對自己不利,還是不自禁生出希望,一邊擋過呂布重新刺來的一記方天戟,接著邊躲閃邊防禦,謀算怎麼才能逃過這一劫。
而呂布也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攻擊物件,似乎是從頭到尾抓住了重點而不受其他影響,好像是違背了自己一貫以來的勇武好戰本性一般。
那麼他這樣的表現必定是有人對這樣的情形預先實行推演,然後制定過計劃。
不過這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李弦現在也不過是再次肯定了這一點而已。
事實上,呂布沒有改變目標向自己殺來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那就是自己從出手超過普通士兵能力的這一招開始,四面八方中,便立刻有五道氣息鎖定住自己,飛快的向自己這一邊趕來。
可是李弦的這一發暗器使著手法極為精妙,速度又快如閃電,就算是臨近的三、五個人也只看見似乎哪裡有一道銀光閃爍,並沒有發現太多不妥,一時間自然也不能分清敵我,鄰近的呂布麾下士兵便沒有立刻圍了上來,任憑李弦腳下踏出兩下玄妙的步伐,幾乎在瞬息間快到了踩出幻影的地步,一掠十餘米,一下子越過了那五六道氣息中離他最近的那個高手的堵截。
在方才的戰鬥之中,這幾個高手都騎馬作戰,並沒有對自己的武力多做掩飾,持著刀槍馬槊,引著自西京城中湧出來的呂布親兵往來衝殺,為了達到快速的擊破董卓的西涼騎兵這一戰果而全力施為,到現在已經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只等著塵埃落定分金升職了。
如此招眼的幾個將領當然也逃不過李弦計算,他粗略的估算這幾個人中至少有三個與他斬殺掉的董雷相差不遠,應該屬於天下武將排行榜三、四十位的武將,倘若自己落入遭他們圍攻的境地,一時間大概就無法瞬殺其中的哪個敵人,就散能贏也要頗費一番功夫了。
可是李弦既然已經被敵人發現,又居於戰場之中,必然的下場就是落入千軍萬馬之中,這一點當然也該早有預期。
此刻,他越過的那個高手便不給他繼續渾水摸魚的機會,立時大聲道:
“就是這個人!先前這個人就一直在搗亂。左右騎兵,聽我宋憲命令,去給我擒下那個人。高順,你也命令你的陷陣營甲士兵一起,快,與我一起抓住那個人。”他說完並不停留,繼續從後方追擊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