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本來沉默的劉備忽然插口問道:
“此言何解?”
李弦說道:
“當今如何?天下盜賊四起,黃巾餘孽未消,大漢天威衰落,諸侯割據一方。無須諱言,此時便是亂世,董卓之死正可為亂世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屆時討董諸侯便可藉此四散,後事玄德知矣。”
劉備悚然大驚,可是看著李弦冷漠的表情,又順遂的呼一口氣鎮定下來,道:
“何至於如此?諸侯豈無忠義之輩。”
李弦嘿然冷笑,不曾言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備回頭看了看兩位兄弟,心道這個人是不許你大哥我裝大尾巴狼了呀,於是老老實實的問道:
“袁本初何如?”
李弦這才一笑,答道:
“袁本初尊養漢室宗親劉虞久矣,其人能居盟主之位而不虛度,身成袁氏之表,名成士族之間,視河北為禁臠,與公孫瓚當有一戰。”
這些話卻也照顧了劉備的心情,第一句便表明了他所問之人忠義與否,找個漢室宗親是為了什麼,除另立新君還能何解?可劉備久居於諸侯聯軍之間,這件事又豈能不知呢?於是他登時便鬧了個大紅臉,又問道:
“徵西將軍曹操,豈非忠義之士?”
徵西將軍卻是一樁典故,乃昔日曹操談及志向所說。劉備知李弦道人深不可測,難以猜度,此說本意是暗指他與曹操交集甚多,以至於能知此事,希望李弦對他的評價更認真詳細些,但可也可以視為試探,看這位深不可測之道人,到底是不是什麼事都知道,和到底重不重視曹操這個他劉備極為重視之人。
而劉備此言一出,李弦啞然失笑,他可不是通曉曹操全部故事,這徵西將軍之名他就不知,可劉備第二個提的名字就是當前因為討董已經損了大半本錢的曹操,可見其對曹操重視程度,於是他興致一起,出口卻成了與袁紹畫風大為不同的言語:
“曹操這個人與眾不同,別人守規矩的時候他不守規矩,別人偷奸耍滑的時候他反倒忠誠起來了,嘿,玄德公是不是也以為他要繼續忠誠下去了?我倒不覺得。他已經忠誠過了,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要他不幹大逆不道的事,他都可以在別人的認知裡忠誠下去。這一場虎頭蛇尾的群雄討董裡,他可不是什麼都沒得到。要知道,忠誠,這也是世間第一流的名聲啊。”
這角度倒是新奇,劉備不禁又問道:
“所以你如何看待曹操此人的能力呢?”
李弦不答,反而問道:
“你知道曹操之前曾孤身入西京,然後與呂布相戰,後突圍而出的事麼?”
劉備點了點頭。這事方才鬧得沸沸揚揚,與他兄弟三人的行程只在前後腳之間,非說自己到達西京之後什麼都沒打探過也沒什麼意思。
李弦又道:
“我這時才知道曹操武功竟然如此厲害。不過他入西京是為了什麼,恐怕沒人知曉。這件事是直到後來我查到曹操密見皇帝之時,才知他曾請了一封密旨。嘿嘿,你能想象這樣的好機會曹操用它來求什麼了嗎?他甘冒大險,首要的目的竟然是求皇帝賜他一封招賢密旨,其內容是以為漢庭之預備。如此,啟皇帝之口,喚士族之賢!當真好手段!嘿,觀其經略,潁川賢才恐怕盡入其轂中了。”
這個資訊恐怕沒幾個人知道,劉備三人當然也不例外,到這時才覺出李弦果然手段不凡,曹操如此秘密作為也難逃他的眼目。
而劉備快速消化掉這個資訊之後,立刻又問道:
“劉備駑鈍,不知一旨如何收士族賢才,煩請閣下教我。”
氣氛逐漸化成問對的情形,於李弦卻似毫無不妥,他知劉備這一問實質是在問當下士族的問題和對待的方法,便答道:
“士族必擇名正言順者從之,此於亂世中尤是。曹操所謀甚深甚大,志在於遠。拆而說其理,無非是‘築巢引鳳’而已。”
這兩句話中的資訊含量極大,餘味更是不盡。竟惹得劉備遽然起身,目視著李弦,眼中精芒不住閃動,隨即深深一揖,誠懇的問道:
“先生此言,真乃振聾發聵之音。至此,劉備方知先生大才。當今天下大勢,還請先生教我。”
劉備此舉引得其後兩人皆驚,李弦卻坦然受之,重新指過那許久未曾有人理會的棋盤,道:
“關中沃野千里,利於耕作,實乃帝王之資,可惜近百年來屢遭兵燹,人口十不存一,至今盜賊橫行,雖為皇帝之所在,諸侯竟不欲取!玄德觀之,不似此天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