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呆坐著無所事事,便背對著龍椅,把頭仰面朝天靠過去,使自己能以一個舒服的姿勢面對著頭頂板上密佈滿天的圖案。
赤金樓、東王公、還有那個帶著青鳥頭冠的人類女子都處在我的右上方位置,它們只是完整圖案的一部分。而整個天花板呈現的是一個近似正圓的形狀,它外面一層裝飾著水波狀的花紋,有內容的圖案全集中在裡面小一圈的正方形上。
如此佈局馬上讓我聯想到了古代的“天圓地方”思想,那時候的人們認為,整個世界是一片接連在一起的陸地,天空像個圓鍋蓋似的把宇宙圈在了茫茫大海里。
在地圖上,右邊表示著東方,赤金樓恰好處在我的右手邊,那麼頭頂的這整個一片天圓地方的圖案,會不會是一張地圖?
我歪了歪脖子,把身體擺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假設世界的最東方是蓬萊島,那麼其他三個方位又分別刻畫著什麼呢?
我往上面看過去,那裡雕刻著幾座高聳的山峰,比較奇特的是,兩座體積大一些山位置在底下,四周雕有幾朵波浪,而在它們的上方,居然還堆砌著很多小巧玲瓏的山頭!
我長這麼大還從沒構想過世界上能有小山摞大山的景象,這樣的結構壓根兒就不穩當,我感覺一陣勁風拂過,上面的小山頭就會被吹下來似的!
方形大陸的最底端,出現了一枚海螺狀的巨大物體,它的四周巨浪滔天,那些浪花之中還能看到隱約的土地、植物、和成規模的建築群。
在水面稍微平靜些的地方,有幾條奇怪的魚兒穿梭在其中,它們有著飄逸的魚尾巴,卻長著一副人類的面孔,看起來很像傳說中的“美人魚”。
最左邊表示著世界的西極,這兒更離譜,這兒的山下窄上寬,山頂形成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在這麼高位置的平臺之上,不僅樹木林立、山花爛漫,居然還流淌著一條小河,河上還修建了一座彎月似的橋樑!
有個身材豐腴的女人正跨在一隻奇特的長毛動物身上,很嫵媚的梳著頭髮,她只露出了很具有女性特徵的一對,其他身體都被長髮覆蓋住了,她和東王公一樣沒有露臉,但從柔順的髮絲下,伸出了一條熟悉的尾巴。
我看的心肝兒都有些顫抖了,原本我會認為這上面描繪的是某個工匠奇異的幻想世界,可是東邊描繪的那些赤金樓、青鳥頭冠、和長著尾巴的人都被我在身邊的距離親眼看到了,這說明雕刻在上面的事物放到現實中都能找到一模一樣的對應。
那麼,在世界的南、西、北三個我們沒到達過的方向,其實還存在著如同畫面上一般,令人不可思議的山上山、水下城、美人魚、和顛倒的平臺上長著尾巴的女人嗎?!
我自我肯定的點了點頭,想起了夏朝時,大禹流傳下來的一個故事:
大禹完成了治水工程後,希望能測量出疆域的大小,便親自開始了天邊的探險,想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出天地的尺寸。
他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長度為2335萬里又75步,他怕自己的腳步不準確,又發明了一種叫做“算”的約6寸長的竹片測量大地,結果從南極到北極的距離與東西長度完全相同。
所以,他認為人們居住的大地應當是方方正正的,自己處於四海環繞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便合乎邏輯地自稱為“中央之國”。
在他的探險之路上,往東到過扶桑,向南到過交趾,在西邊遇到了西王母,最後又穿過茫茫風雪,來到了終北。
我的頭頂,就是夏禹探索出來的當時的世界地圖吧!
我的世界觀有些模糊,就算圖案上那些奇形怪狀的東西曾經存在過,可歷經了這麼多年的滄海桑田,它們還在嗎?
蓬萊這裡是隱藏在了東邊的大海中,躲避過了外界的時光磨礪,那麼其餘的山水異獸又能藏在哪裡?
我平復了一下心情,更仔細的看過去,突然有一種雖然見所未見,但有所耳聞的奇特感受。
就比如最上方的的那兩座大山,按照周圍的浪花圖案能夠看出,它是沉沒在水中的。
“兩座沉沒在北方海里的山”,這條線索把我的思緒引入了梁阿婆最喜歡侃侃而談的《列子?湯問》裡去了:
龍伯巨人釣走了負載著五座仙山的大鰲,導致東方海洋裡只剩下了蓬萊、方丈、和瀛洲,其餘的岱輿山和員嶠山卻隨著海水漂流到了“北冥之地”。
北冥之地指的是世界的最北端、終日見不到陽光的地方,我想夏禹穿過茫茫白雪到達的“終北”,和《列子》裡的北冥之地應該是同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說的應該是北極。
如果人們在秋分以後、春分之前來到北極,那麼極夜也就跟著來了,北極的太陽會始終處在地平線以下,這不就是終日見不到陽光的地方嗎?
這樣看來,那兩座水中山就是沉沒在北極的岱輿和員嶠!
再一看最南邊,那兒顯然是生活著人魚的,但是他們和我所見到的陵魚有著顯著的不同,陵魚的相貌很醜,身材也不符合比例,而同樣是人頭魚身的南方人魚就美觀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用手蓋住魚尾巴,他們與正常人類無疑,如果蓋住人類的樣貌,這又是一條逆流而上的大海魚。大禹說最南邊的陸地叫做“交趾”,那個地方現在已經改名叫越南國了,那麼圖上的區域應該是南海附近,我覺得他們應該是屬於古代最迷人的一個物種:南海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