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三維立體的城池圖紙就出現在了柴昭的系統倉庫之中。
離著黃土崗大概兩三里的地方還有一處山,要是採集石料的話,就要到那邊去了。
或者說,這些人還知道更好的地方。
他們是當地人,對於臨潁縣周圍,他們是最為熟悉不過的了。
只要柴昭一聲令下需要他們做什麼,他們會自行去找地點的。
這也讓柴昭省心不少。
帶著一部分人,獨輪車推著白灰,來到了原本的臨潁城。
大水過後,這裡到處都是斷壁殘垣。
木頭被水泡了,晾曬了這麼長時間,也已經不能用了,但是石料什麼的,還是能夠回收利用的。
一邊兒準備新的材料,一邊兒清理這邊兒的東西。
地面上都細細的撒上白灰。
若是有見到屋子裡的屍體,便要帶上布手套,用工具給弄出來,集中裝在車上,撒石灰,然後運送走。
至於屍體是誰家的,到時候大家一起去祭拜就是了。
眼下,誰都沒工夫給你單獨一個個的去挖墳立碑去。
本來就有原先的臨潁城的痕跡,所以規劃區域的時候很簡單,沿著原先的找就是了。
然後畫上白線,開始重新挖地基。
先將城樓樹立起來。
柴昭在工地上這邊兒,張禹忙著指揮人。
里正站在柴昭的身邊兒。
“到時候啊,就給城牆外面立個碑。”柴昭說道:“在咱們難時幫著咱們的,得給人家留名,還有,找個工匠,將前任縣令的雕像給雕刻出來。”
聽到柴昭這般說,里正的心裡波濤洶湧。
是啊,一點兒都不為過。
現在想起當初縣令縱身跳入水中的場面,還是想要掉眼淚。
“多謝柴少卿。”里正當即就要給柴昭跪下。
柴昭對於他們這些災民來說,可是大恩人。
幫著他們活命,幫著他們改善生活條件,帶領著他們重建家園。
給他磕頭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