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五胡亂華,袁耀是絕對不能再讓其發生!
但...誰也不能保證一個王朝的長盛不衰。
為了子孫後代所想,就要在王朝強大的時候,痛擊這些異族,不斷消減其實力。
所以對烏桓人,袁耀從來沒想過好好交流,什麼聯姻政策,什麼慢慢同化。
對付這些烏桓人,唯有一條路!
徹徹底底打散,隨後合併同化!
...
右北平。
烏桓四部共聚,簡直就是烏桓族的盛世。
領頭的,自然不能是那袁譚,而是四部中勢力最強的遼西烏桓首領蹋頓。
蹋頓驍勇善戰,才略過人,史稱:“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在袁紹與公孫瓚相爭之際,蹋頓曾出兵協助袁紹,擊破公孫瓚。袁紹因此矯制賜予蹋頓及三王難樓、蘇僕延、烏延等人單于稱號及印綬。
也就是那個時候,烏桓人與袁紹家聯絡在了一起。
如今袁紹長子來求援,這些烏桓人面上相應,似乎是顧及舊日交情,實際上嘛...打的何種心思,自最清楚。
當下,四部首領聚集,蹋頓為首,卻未見袁譚與袁熙。
卻聽那蹋頓直言道:“諸位,那袁譚要吾等攻伐鄴城,以為如何?”
上谷烏桓首領難樓聽得當先出列道:“咱們雖然勢大,要攻鄴城,卻不值當。”
難樓言罷,見其餘幾人都不開口,心中暗笑一聲,接著直言不諱道:“那袁紹的大公子可已不比當年那袁紹了!你們顧及著那袁譚作何?”
此言一出,直讓剩下的蘇僕延與烏延想顧一視,在是一見蹋頓面無異色,才是紛紛點頭附和。
卻聽蘇僕延道:“要說能打,昔日那公孫瓚也是作戰勇猛,然如今也不過自焚在易京罷了。”
“那什麼陳朝太子,聞說不過二十出頭,就以其能耐,可敵公孫瓚呼?”
“要吾說來,還是與那袁家兵馬合為一處,攻伐鄴城。只要能破了這鄴城,之後冀州之地豈不是任吾等馳騁?”
這些烏桓人果真就打著劫掠的主意。
只是能把袁耀與公孫瓚混為一談,其訊息之閉塞,也可見一斑。
好在蹋頓似乎還有些腦子,聽得蘇僕延之言直是輕笑道:“袁紹能殺敗了公孫瓚,卻死在那大陳太子手中,你卻還如此輕視,怕是將來都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這邏輯雖然簡單粗暴,倒是也能讓這腦子簡單的蘇僕延轉過彎來。
是啊!
就說犬吃兔來,狼食犬,這什麼袁耀,能吃下袁紹這隻犬,那怎麼也該是個狼了!
蘇僕延深覺有理,直問那蹋頓道:“既然大陳太子不容易對付,那該怎麼辦?”
喜歡三國袁耀傳請大家收藏:()三國袁耀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