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要對付誰呢?
對付的正是烏桓人!
袁耀在鄴城尋尋覓覓了多時,總算是把袁譚的訊息給探查出來了。
自己這堂兄當初在鄴城大敗,卻沒有向西而走,直接去了北面,袁耀就隱隱有種感覺,這傢伙是去聯合異族去了。
果然,這過的幾個月,一個重大的訊息傳來。
遼西烏桓首領蹋頓,上谷烏桓首領難樓,遼東烏桓單于蘇僕延,右北平烏丸王烏延諸部聯合,與幽州刺史,袁紹二子袁熙,共同在右北平會盟。
合十萬大軍,一時風威顯赫,氣勢浩大,要奪回冀州!
袁耀拉起張遼與徐晃在一起,就是因為此二人都熟悉異族,張遼是雁門人,自不用多說。徐晃是河東人,雖然不能說是塞外出身的吧,好歹是北方人,總比的甘寧太史慈要熟悉這些異族。
以此二人對付烏桓,自是合適不過。
而張遼聽得袁耀介紹,當即就憤恨不已,直拍案高呼道:“烏桓人!這袁譚竟然勾結異族,如此無恥!”
袁耀知張遼脾氣,難得見其如此憤怒模樣,心道這一涉及異族,這些塞外出生的武人,果然是隻有一個殺字。
要是被其曉得自己與荊南的蠻人也勾勾搭搭,不知是不是也會對自己拍案而起。
“不過自己是為了民族大融合,徹底掃平了荊南的威脅,可與袁譚不一樣。”
自我安慰了一句,袁耀也是“砰”的一聲,拍起桌案道:“自烏丸單于丘力居起,烏桓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殺略吏民,為禍民間!後丘力居身死,繼者烏丸蹋頓之暴,不減前世!”
“今日烏桓四部聯合,若吾稍退半步,則背後萬千大陳子民,則直面烏桓屠戮。”
“吾身為大陳太子,安能退呼?”
袁耀說著看了看張遼與徐晃,見這二人都被自己調動起了仇恨,一副臉紅脖子粗的模樣,心下為自己的演說感到滿意,又接著說道:“而此回若要殺那烏桓,還當依靠文遠與公明啊!”
張遼一聽這話,直上前拜道:“殿下放心,那烏桓人無惡而不為,迫害百姓!今日就算殿下不言,吾也要拼死殺那烏桓人!”
袁耀聽得連連點頭,又是安撫一番,當下準備兵馬,調撥糧草,要徹底連那袁熙袁譚,隨著那烏桓,一同剿滅。
...
烏桓族,其祖先為東胡人,與鮮卑族是同宗同源。
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後,遷至烏桓山,遂以山名為族號。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明說是受大漢護烏桓校尉管轄,不過等這大漢一亂,這些烏桓人自是開始為非作歹。
對付這些烏桓人,袁耀自沒有心思好好相對。
對山越,袁耀是開立新縣,邊打邊拉。一面叫賀齊狠狠痛擊,一面又要山越之民入新設之縣,建設祖國大好河山。
對蠻人,袁耀更是和顏悅色,不惜叫樂就使出“美男計”,存著同化蠻人的心思。
而與對付山越或是五溪蠻人都不同的是,袁耀對這些烏桓人,那只有一個字,打!
不為別的緣由,只為了永絕後患!
北伐的遊牧,骨子裡都是殺掠,搶劫,他們窺伺中原的廣袤肥碩的大地,卻沒有治理土地的能力。
若是你強勢,這些北方異族可以夾緊尾巴,伏在暗中等待機會。
一旦王朝崩塌,這些異族就會原形畢露,狼性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