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帶軍直往戰書中約戰的地方去,臨的近了,也少不了四處散出斥候打探。
呂布雖然腦袋是不大聰明,也有些剛愎自用,但行軍打仗的經驗實在太豐富了。
就是要當真埋伏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高幹引呂布所至的,乃是泰山一地。
此地山地較多,更容易埋伏一些。
這高幹選的地方,也算夠直接的了…
果然,一番打探之下,那斥候來報,說前頭山林中人頭攢動,多數皆有埋伏。
那呂布莽歸莽,知道前頭有埋伏,也不能一根筋的就衝進去。
索性安營下寨,又尋了信使,去高幹那再“挑釁”一回。
你做的初一,我做的十五,總不能叫自己光受氣。
…
其實高幹給呂布的戰書是比較客氣的,上頭先誇耀一番呂布的威名,又說了自己想正面討教的願望,隨後就是定下了地點,說是“恭候大駕”。
總而言之,並沒有什麼犀利的言辭。
高幹當然也想過措辭狠一點,只是權衡之下,覺得這狠厲的措辭除了激怒呂布,也沒多大好處,反而會徹底斷了自己後路。
要是當真一不小心被那呂布擒獲,說不得看在自己信上客氣的份上,還能饒自己一命。
總之,這高幹說那袁尚貪生怕死,自己其實也給自己留的很大餘地。
當然了,他是不會把自己欲袁尚劃上等號的。
畢竟面對呂布,他還打定主意,要“拼死”一戰,只是怕日後實在走投無路,才留個餘地。
卻不知,袁尚那會,已經算走投無路了。
不過…
自己送的戰書好言好語的,這呂布的來信卻一點不上道啊!
“小小娃娃,呂布即在汝前頭,汝若是有膽量,就來討吾,呂布奉陪到底!”
“若是無膽,就縮在那群山之中,乖乖伸著脖子,等吾來砍便是!”
瞅瞅這信中所寫,短短兩句話,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詞,視若無物!
這呂布是一點都看不起吾啊!
只是這麼一搞高幹又有些糾結了。
“呂布那匹夫不會已經看清了吾的埋伏,這才下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