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過逍遙日子的時候,呂布終於帶軍殺出了青州。
北海。
高幹接了訊息,即刻整兵備敵,然手下即無精兵,也無強將,外邊還被袁家給重重包圍,這仗還怎麼打?
這般形勢之下,高幹終於想起了袁尚來信,那收到後自己壓根就沒過的信件。
這人啊,衝動過後,面對生死抉擇,總是能冷靜下來了。
高幹前頭聽得袁紹被殺,那心中別提多有多少怒氣了!
袁紹雖只是叔父,卻對高幹亦有大恩。別的不說,就說四州之地,三州歸兒子所統,另一個就交給了自己這侄子,那是多大的恩情!
簡直就已經把自己當兒子對待了!
有這般恩情,那高幹聽得袁紹莫名其妙身死的訊息,當即就懷著一腔怒火,點起兵馬,殺到鄴城去了。
不過行的半路,聽到袁譚兵敗之後,這怒火就降低了五成了。
稍稍一思慮,決定立刻打道回府,先在青州靜觀其變再說。
結果才回了青州,那袁尚就來了信。
袁尚投了袁耀,這對袁家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袁耀自然是好好宣揚了一番,叫整個河北都知了此訊息。
其中那潛臺詞,自然是袁紹之死與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非但如此,其爵位也有其子所繼。
高幹知曉了這訊息,拿了袁尚那信件,哪會再看?
直就棄了,是壓根就不想看!
而如今,見那袁耀一點不給自己坐觀其變的機會,直接號令了呂布殺來,高幹剩下的五成怒火,當即也下去了不少。
怒火下去了,自然是能看看袁尚來的信件了。
呂布還是威名赫赫,這袁耀打敗了袁譚才叫高幹下了五成怒火,呂布才一起兵,人還沒影呢,另外五成怒火就自動卸下了。
…
“呼…”
只說叔父的確不是袁耀說殺,卻不說到底何由而死,當騙三歲兒童不成?
高幹是不看這信還好,一看更覺著那袁尚已經與袁耀勾結在一起,連殺父之仇都不管了。
也怪那袁尚實在沒什麼水平。
本來其自己就沒見父親到底如何死的,心裡還有些許疑慮,這勸說高幹,能成麼?
只是強調袁耀並無動機,卻又無證據,哪能叫人信?
“可要對抗呂布,吾也是孤掌難鳴,如此下去,怕是坐以待斃!”
高幹內心糾結啊!
一面是自己的叔父,一面是要吃人的呂布。要打要投,似乎皆不可為。
“不成,昔日叔父恩與吾重如山,吾豈能如那袁尚貪生怕死?”
“再說這不戰即退,豈不被世人恥笑?”
思慮了半晌,高幹總算打定主意,欲要先與那呂布一較高下再說。
“呂布匹夫,卻亦有些武勇,要敗其軍馬,還當用誘敵之計。”
“看吾起個戰書,那呂布見戰書,必來此。”
“屆時吾以兵馬埋伏,定能破之!”
高幹是越想越覺得自己這主意正,邊上也沒個人能論論的,索性就自己拍板,起了戰書送去呂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