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這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
如果說袁紹自為趙王,是點燃了這東漢末年的又一把大火,那漢中的張魯的漢寧王,就是來了個火上澆油。
西涼馬騰,西蜀劉璋,乃至是顛沛流離中的曹操,都各有發應。
這張魯都稱王了,那些個比起張魯家底還厚實一些的人物,還能不有些想法來?
然要說最是憋屈的,還得屬咱們的劉皇叔。
先前才重整旗鼓,欲要藉助張魯伐劉璋呢。
結果倒是還好,這張魯一稱王,那是直把劉備又頂在了架子上,根本就不好動作。
也是劉備這人設,不允許啊!
然而這話分兩頭說,外頭那因為袁紹,張魯先後稱王,把天下大勢攪合成了一桶渾水。
對內,袁家的文臣武將,卻忙活起來的一件大事。
什麼事?
正是袁耀費勁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那傳國玉璽!
此刻在許昌的大殿之前,袁術身著華服,端坐在最上頭。
下頭是密密麻麻站著一群人,幾乎都把整個大殿都給站滿了。
淮南的老臣,袁耀的部下,朝廷的舊將,那是一個不落,皆在其中。
人群之中,又是袁耀站在最前頭,雙手端端正正捧著早就拿著,卻藏了多時的玉璽,躬身在前,高呼道:“父親,兒臣不辱使命,在北海之地幾番打探,終於被兒尋的了那傳國玉璽!”
此言一出,那是大殿中的百來雙眼睛,都死死盯著袁耀手中的玉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是天命的象徵,這是大業的繼承!
當初袁術只有淮南一地,江東都坐不安穩,拿的玉璽,自然是個炸彈。
而如今袁術佔據兗州,豫州,揚州,荊州四州之地,雖然就地域上來看,那北面還有個不弱多說的袁紹。
但袁術的勢力已經夠上的舞臺,來當一次決戰的主角了,更別提邊上還有個親家呂布。
雖然不怎麼靠譜,總歸不能幫著袁紹來打自己吧。
而以如今之勢拿上玉璽,自然是與五年前,完全不同了。
卻見上頭的袁術是面露狂喜之色,高呼道:“好!吾兒又是立下大功,果真是吾的好兒子!”
言罷,就是急不可耐,叫人拿上了這玉璽來。
卻見這玉璽,乃是用已流傳千百年的和氏璧雕刻而成,那晶瑩剔透的玉璽,飽受歲月痕跡,卻依舊是如此美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