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白馬津與延津都是河北的兩處重要渡口。
若是被袁紹所得,既能大軍直逼濮陽,曹操無險可守,當是必敗無疑。
相對的,若是曹操能佔據兩處渡口,倒是還算有些戰略地。
雖然很難逼迫到袁紹的大本營,但總算自己不會滅亡的太快。
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公平,但事實就是如此。
本身這曹操就是處於劣勢,而如今因為南方袁耀的存在,這劣勢是更加大了。
...
“曹公,以如今之勢,袁紹兵馬如此之多,當不可力敵。”
“好在此番來白馬的統軍之將乃是顏良,倒是給吾等一些機會了。”
這會向著曹操論計的,乃是謀主荀攸。
按照道理來說,這荀彧被曹死,身為荀家人,這荀攸這麼也該有些想法才是。
好在曹操也知道荀彧地位有多高,雖然逼死了荀彧,卻也不敢朝其家人有想法。
還念著其昔日的功勳,讓荀彧之子荀惲繼承了其父的功勳。
當然了,這尚書令是當不得了,不過好歹也被封授了個虎賁中郎將,也算是為荀彧一事蓋棺定論了。
放走董妃一事,就到的荀彧身上點到為止,至於家人,還是受的曹操所重。
這是荀家的威力,就連曹操也避開不得。
光說曹操的內心之中,說不定也是想除了荀家為後快的。
畢竟那放走的董妃,必定已經是恨死的自己,未來能有什麼後果,還當真不好說。
尤其是一想到尋那董妃無果,很有可能是被淮南袁家給接走了,曹操這心裡就更是怒火滔天了。
不過這會面對荀攸,曹操還不至於剋制不住心中的火氣,只是和顏討教道:“不知公達有何想法來?”
荀攸這會可不知道曹操心中對荀氏一族的怨氣,到底面上曹操對荀彧後人還是不錯,荀攸雖有些為文若之死而稍有意見,但大敵當前,還是勤勤懇懇,想的計謀來。
卻聽其說道:“袁紹兵馬太多,若是不能叫其分兵,恐難破之。”
“今日當用的聲東擊西之法,叫那顏良分兵,才好作為。”
曹操聽得點的點頭,若是能叫其分兵,自是最好,只卻不知如何為之。
當即問道:“可如何叫那顏良分兵?”
荀攸應道:“顏良此人,有勇無謀,雖勇冠三軍,卻不知兵法韜略,甚不及那呂布,實乃匹夫爾!”
“袁紹使此人為帥,乃近白馬,定會思慮一戰而破,好奪功勳。”
“曹公可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
“那顏良見得,為得功勳,定會分兵轉頭來截。”
“如此分兵之後,曹公可叫勇將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攻其不備,定可敗之!”
曹操聽得甚覺有理,當下就依荀攸之計,調兵遣將。
只是在其心頭,卻多少還有的恍惚。
有些懷念當初荀彧在自己耳邊出謀劃策的日子,不管多大的變故出現,都是侃侃而談,處變不驚。
若是沒有出的那檔子事,想來荀彧也必然會好好支援自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