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那是都想不到,袁術之所以受詔不發,完全是為的自己那自立之心,只是為了免遭天下人口舌罷了。
與二人想的,完全就是南轅北轍。
卻聽董承又言道:“然袁紹雖來,卻被袁術之子袁耀所敗。如今若是臣所料不錯,必也會帶軍馳援其父。”
“屆時曹操受的幾方圍剿,哪裡能敵?”
“陛下還不可輕舉妄動,只等袁公來了便是。”
袁術哪裡能曉得,自己在董承嘴裡的地位是步步提高,這會都成了袁公了。
卻見劉協聽得很是滿意,直說道:“然袁公在外相戰,朕若是一點舉動也沒有,也不合適,還當幫一幫他。”
言罷,又是思慮半晌,才說道:“如此,即刻請越騎校尉王子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共來議事。”
董承聽得當即相應,直是領命而去。
可惜這劉協是一片好心,卻不知是好心變的壞事。
曹操雖是不在許昌,一直在外親自領兵。但許昌內還有曹操的鐵桿,哪裡能不會注意劉協的動向?
一知道這訊息,頓時就警覺起來。
外頭風雨飄搖,內裡還有人興風作浪,這可如何能行?
況且這會曹操雖然還不知道衣帶詔的事情,但經過洛陽一戰,本就和劉協關係有些僵硬了。
這會聽得那劉協在後方搞起小動作,哪裡還能想著他好?
尤其是許昌在潁川,這會都快變成前線了,萬一有個失手,把天子丟了怎麼辦?
得了訊息之後,當即就請移駕,以許昌危險為由,直接把天子弄去了濮陽。
至於其他的那些與劉協關係密切的朝廷重臣,卻還放在許昌。
使兩方相隔兩地,也好叫別再起的什麼密謀。
至於劉協與諸臣到底說的什麼,那曹操也管不上了,畢竟如今袁術攻伐不斷,曹操哪還有功夫思量這些瑣碎事情。
...
本來這劉協被帶去濮陽的事情和袁術那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袁術還巴不得這許昌的劉協快些離開,不然攻下了許昌,對於這大漢的傀儡天子,袁術也一直未能想到合適的對待方式。
可惜這原本是一件令袁術高興的事,卻怎麼也讓袁術高興不起來。
只因那董承似乎是盯上了自己,整的袁術是渾身難受。
作為唯一與天子劉協共往濮陽的臣子,雖然有曹軍嚴加看管,但董承還是尋了個機會,送出一封給與袁術的秘信。
說的自然就是劉協歸了濮陽,叫其來面聖的事情。
當然了,這說是面聖,其實是叫其來救駕。
“天子移駕濮陽,心念後將軍之仁義滿懷,特叫吾出的一份書信,告知後將軍。”
要說這董承的死士也是夠牛的,衣帶詔能帶出,這半路的密信也能帶出,實在是厲害的不得了。
然而這好死不死,收的信件的偏偏不是袁術。
而是陰差陽錯,那死士偏偏沒送到袁術手裡,反而那是到了距離潁川比較近距離的魯肅手裡。
或許在這死士心中,只要弄到袁軍手裡就算是成了。
他哪裡能曉得送到魯肅手裡與直接塞到袁術手裡的區別!
喜歡三國袁耀傳請大家收藏:()三國袁耀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