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替了審配,這孫策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孫策早叫呂範去投誠表了忠心,又是提供了關鍵的證據,弄倒了審配,叫袁譚能順利接受琅琊兵馬。
袁譚自然也是投之以李報之以桃,直接撥了一半的兵馬,歸的孫策帳下。
把大寨分成東西兩寨,遙相呼應,無論是哪邊出了問題,令一邊都能極快的支援過來。
當然了,這計策也是孫策與袁譚商量出來的。
…
袁軍東帳。
孫策終於如願以償,帳下又統了萬人大軍,能單獨領兵了。
在河北待了兩年多的光景,才能混到這一步,也特孃的是真不容易。
不過好在如今終於達成了個目標,接下去就看如何依靠袁譚的力量,奪取下自己的基業來了。
可惜這高興的日子還沒過的多久,孫策又聽聞了一件讓自己很是煩心的事情。
孫暠來了。
…
“公瑾,那孫暠當真來了徐州?”
聽聞這訊息的時候,那孫策是當真一點都不想相信。
然而周瑜卻只點頭應道:“此時乃是東海郡內傳出,更有說孫暠已親自領兵來討,想來不能有錯,更可能是那袁耀故意放出的風聲。”
“必是如此!”
孫策聽得心下直是怒氣難抑。
如果說孫策對孫暠的看法還有些複雜,不知如何面對這自己離開壽春,接管孫家大旗的人物。
那對與袁耀的所作所為,孫策是隻能感覺到令人作嘔。
“故意的!必然是故意的!”
“就特麼沒有那麼隔應人的!”
“帳下何其多的將領,非要叫那孫暠來此引兄弟相殘?”
“若是吾當真拿下孫暠?可又該如何處置呢?”
說白一點,孫策還是要名聲的,就算以後真有希望成大業,這揹著叛主也就罷了。
要是再來上一出兄弟相殘,那還能得了?
也叫上孫策不曉得孫權也來了此地,不然定是要更為光火。
不過…
他倒是沒想過會不會失敗的問題。
深吸兩口氣,好不容易算是平復了些許心情,孫策再與周瑜說起自己的心中想法來。
“若是孫暠來討而無其他大將,吾定能破之,只是不知若俘其人,該當如何處置。”
孫策說的是信心十足,可惜周瑜當即就給他澆上了一盆涼水。
“伯符,若是當真是孫暠來討,吾等當不可應敵。”
孫策極為不解道:“此是為何?公瑾莫不是覺得我敵不過那孫暠?”
周瑜直是搖頭。
一方面是確實覺得不可應敵,另一方面,卻也是覺得孫策那好不容易因得兵權而穩下的心態,再一聽到孫暠名字的時候,一下又浮躁起來了。
卻見周瑜邊搖頭邊說道:“孫暠來此,乃是那袁耀刻意安排之事。目的就是要引公瑾而出,怕是誘敵之計。”
“既然如此,該是先固守本陣,反覆刺探之後,再尋得機會破那孫暠。”
這話說的那是一點不拐彎抹角,甚是直接。
當然這也是周瑜一向與孫策的說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