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服袁紹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尤其是辛評與郭圖如此熟悉袁紹。
卻聽那郭圖說道:“大將軍,此事正南到底知不知曉也是兩說。更是關鍵的是,如今其子被大將軍下了獄,若是被其得知訊息,只怕要生出二心來啊!”
袁紹聽得先是一愣,再是認真搖頭應道:“正南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今其子因罪受罰,必不會動其心神。”
其實郭圖和辛評也大概曉得這理由難以說服袁紹,畢竟審配在袁紹心中地位還是有點。
說起這話來,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
卻見辛評聽得先是贊同了袁紹一句道:“大將軍所言不差,就算正南當真知道此訊息,該也不會存有二心。”
袁紹聽得正要點頭相應,卻聽辛評又接著說起道:“然正所謂父子同心,正南之子被大將軍問罪,其帶軍在外,難免心有憂慮,不可專心致志。”
“只怕將對戰事,有所不利啊!”
這話就說到袁紹心坎裡去了。
為何?
因為袁紹本身就是個為的兒子,就會稍微顯得有些昏聵的人。
那袁尚生病,其心念兒子就不想出兵,連打仗的心思都沒有了。
如今將心比心,若是把審配之子下了獄,那審配能是一絲憂慮都沒有麼?
只怕是不可能了!
袁紹以己度人,一番換位思考之下,也是點頭應道:“仲治所言甚是有理,然如今正南正為一軍大帥,也不好輕動…”
“若不然,還是等此間戰事了卻,再問正南之子之罪?”
辛評哪裡想到這袁紹腦回路這麼神奇,這說服的他審配或許會心神憂慮,卻得了這麼個應答來。
當即就是連忙勸阻道:“大將軍,萬不能如此做法啊!”
袁紹聽得疑道:“哦?這是為何?”
卻聽辛評言道:“今日來尋將軍說起此事,難免不叫走漏風聲。若是正南不知此事也就罷了,要是一旦知曉,只怕更是不利!”
郭圖也是附和道:“正是如此!”
“若正南知其子有罪而將軍未罰,必要日夜思慮後果如何,更是心神不寧。”
“此等思慮之下,還哪能妥善統兵?”
“況有罪不伐,怕是不能服眾矣!”
袁紹聽得微皺眉頭,無奈應道:“如此說來,還當真只能喚回正南了?”
辛評與郭圖聽得齊聲呼道:“正當如此!”
見二人如此堅持,袁紹終究是應了下來,又問起道:“事已至此,那又能使何人替下正南?”
辛評與郭圖二人鋪墊的半晌,可不就為袁紹這一句話麼?
郭圖當即應道:“如今戰事已起,再尋人從冀州而且,太過拖拉,當中若是出的意外,可叫人追悔莫及。”
“依圖愚見,當叫大公子從青州而出,往徐州替代正南。”
“一來這青徐二地本就相近,接替起來,較是容易。”
“二來聞說那袁耀也在東海,使大公子與其一較高下。也可叫天下人知曉大將軍之子是何等優秀,比得那袁耀是拍馬難及!”
到了這份上,中原幾大勢力已經定型了。
淮南袁術與河北袁紹,無疑是兩大最有前途的諸侯。比較起來,各有千秋。
而近年來袁術之子袁耀,在南方是翻雲覆雨,眾人掂量之下,自然也會給袁術加不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