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人本就有怨恨,見你如此放縱,就更加囂張的開始宣洩內心的怒火。
其實政兒你並沒有做錯什麼,這也算是一種解決辦法,可惜時間不對、地點不對、人物不對。”
嬴政:???
師傅,要不您乾脆就說全不對吧。
“何為帝王之道?何為馭人之術?這些,為師以往在字裡行間應該都和你透露過。
你應該也牢記在心,可你覺的那應該是對麾下官員行使,而不是百姓。
今日為師告訴你,百姓也該如此,有功要賞,有過要罰,恩威並濟,若雷若電。
如此,方可令他們心悅誠服。
政兒的所作所為,雖然可以一時籠絡他們的心,卻不能籠絡一世,而且還會傷了我老秦人的心。”
嬴政恍然大悟。
是啊,嬴政忽然覺的自己有些本末倒置。
此處城池已經被秦國吞併,便是秦國之地,該逐步的推行大秦法制。
大秦律法不避權貴。
那麼尋常百姓就更不能避免。
新秦人也好,老秦人也罷,都該遵守,若是人人都能違反法律,那麼律法便也失去作用。
“弟子明白了!”
“這些鬧事之人的罪行,明日公之於眾,法律如何寫,便如何執行,這樣也算給捱打的秦人一個交代,其餘各城也都如此行事,王賁、蒙毅,你們這幾日多跑跑,給趙國舊人立規矩。”
“諾!”
眾人已經回到了臨時府衙。
第二日。
在城牆之下,聚集了很多人,因為那裡被沾滿了告示。
這也是宣紙的好處,紙張的作用,便是資訊的傳遞,以往告示是很難貼上的。
立刻引來一眾人的圍觀。
“這上面寫的什麼呀?”
趙國與秦國的文化存在詫異。
許多人不認識上面的秦國文字,所以只能撓頭乾著急,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一旁的其他人。
“不認識!?”
發問之人點了點頭。
眾人都跟著豎起了耳朵。
“這上面所寫,乃是昨日鬥毆之事的宣判,告示上說,城內私鬥,影響惡劣,好在結果並不嚴重,所以按照大秦律例,惹事的人要吃三個月的牢飯。”
“什麼!?”
震驚之音如山呼海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