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一整首《俠客行》,浩浩蕩蕩,洋洋灑灑,宛如濤濤大河,洶洶而來,徹底碾壓在座的名士。一個個聽完,徹底愣住,臉上有敬仰和欽佩,更有追之不及的嘆息。
好詩!
絕詩!
這樣的詩,堪稱傳世之作。
豪情壯志,自詩句中流淌出來,令人折服。
管寧站起身,雙手合攏,向劉梟拱手揖了一禮,感慨道:“劉相的詩才,管寧甘拜下風。一首《俠客行》,冠絕眾人。有此《俠客行》,其餘詩不足論矣!”
其餘人神情苦澀。
起鬨讓劉梟吟詩的中年人,面色更是尷尬。本來是他率先起鬨,想讓劉梟出個醜。沒想到,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讓劉梟出醜,反而讓劉梟盡展威風。
尤其,劉梟的詩讓他們絕望,這樣的詩,他們做不出來。
劉梟看著起鬨的中年人,微笑道:“本相的詩如何?”
中年人更是尷尬,搓了搓手,有些手足無措。他深吸口氣,雙手合攏,躬身恭恭敬敬的行禮道:“劉相才思敏捷,在下佩服。”
其餘人,紛紛附和。
“劉相一表人才,真是真人不露相。一首《俠客行》,在下心服口服。”
“在下服了。”
“劉相詩才,冠絕無雙。”
……
一個個,紛紛吹捧。
他們不清楚劉梟的底細時,都落井下石的起鬨,想讓劉梟出醜,想試探劉梟的底細。如今劉梟佔據上風,取得優勢,力壓眾人,他們又紛紛吹捧,甚至為劉梟助威。
劉梟聽著吹捧聲,神色如常。
他並無什麼得意。
一群儒生罷了,和這些人鬥氣,實在無趣,只是一個個逼得太緊,劉梟才出手打臉。
典韋坐在下方,神情興奮。
他對詩句中許多的典故不瞭解,也感受不出什麼。他喜歡的,是詩中的句子,覺得熱血沸騰。尤其是,其中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樣的詩句,更令典韋為之歡喜。這樣的俠客,不正是他所期待的嗎?
“劉相,拋開俠客不談。我們先前,曾談及泰山。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為諸山所宗,氣勢磅礴。劉相才思敏捷,不若再做一首關於泰山的詩如何?”
人群中,有人再開口。
劉梟循著聲音看去,看到了說話的人。
劉梟認識此人。
這人名叫練賢,三十出頭,是鄭玄門下的弟子,是如今在廣縣的諸多門人中,年紀最長的,在眾人中頗有威望。他早早的追隨鄭玄,在鄭玄抵達廣縣後,他替鄭玄搭理一些事情。此刻練賢看著劉梟,眼中有嫉妒神色,他顯然是嫉妒劉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