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張肅二人謙虛了一番,最終由張肅來回答劉璋。
“啟稟秦王,涼州人煙稀少,歸降的羌氐等異族,並不擅長耕種。”
“經過魯刺史的治理,目前涼州以郡兵屯田和俘虜屯田為主,少量的牧民也加入了屯田的序列。”
“另外,魯刺史也在大力發展畜牧業。”
“總的來說,涼州目前能夠自給自足,能夠供養郡兵,維持州郡穩定。”
劉璋輕輕點了點頭,對於涼州的現狀一來早有了解,二來還是非常滿意的。
魯肅擔任刺史後,一邊收編異族百姓,一邊打擊不歸附的異族。
在這個空隙中,才能緩慢發展農業。
涼州百姓混雜,連漢民都不以農業為主。
可以說整個秦國,就屬魯肅最為勞累!
目前涼州總人口看似超過一百五十萬,可是羌氐等異族的人口占比遠高於漢人。
秦國同化異族的首要,便是異族與漢族共同居住生活。
原則上來說,漢人基數應當高於異族才是最佳的先決條件。
但是由於存在諸多問題,益州,雍州並沒有往涼州遷徙漢民。
一邊平定不服從管理的叛亂,一邊穩定漢民與羌胡等民眾的穩定,一邊還要注重同化異族,對其進行管理。
劉璋深知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更深知發展涼州所需要面臨的困難。
因此在去年,陸續派遣了諸如閻圃,裴茂等能吏,以及許多益州,關中世族年輕子弟前往涼州。看書溂
能力出眾的,幫助魯肅總攬全域性。
能力一般或者需要歷練的,就下放到基層擔任縣令等等。
得到人才補充的涼州刺史府,壓力頓時大減。
如今上報尚書檯,已然是能夠自給自足。
涼州的突飛猛進,已然是非常了得。
政務雖然全部交給尚書檯,可是最終的決斷權,依舊掌握在劉璋個人手中。
尤其是劉璋身處長安城的時候,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檢視政務。
再有了賈詡,荀攸等人提前給出諸多意見,劉璋只需要擇優選取。
幾乎很少有摒棄一切,單獨給出決斷的機會。
因此在處理政務的效率上,完全令人咂舌!
得益於此,劉璋對於秦國三州的總體情況,幾乎也算得上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