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萬銀兩?你竟敢胡說八道矇騙大將軍?”
袁彬不假思索回絕道。畢竟一億銀兩在大明太過驚世駭俗。這個時代,貧窮百姓一年到頭給大戶人家賣些苦力掙幾兩銀子,那就算祖上積德燒天書了。
百姓收入不多,那朝廷稅收自然高不到哪去。縱觀明朝歷史,國庫稅收頂峰是在張居正改革的萬曆年間,可那也只有兩千萬銀兩收入,更別提正統年間的低廉稅收。
因為明朝稅收低,故而官員工資不高。按照現今來看,就算朝中一品大員,每月俸祿也不過一百多銀兩,十分低廉。
所以,當袁彬聽到抄出一億銀兩時,自然不相信的。一億銀兩,足夠大明朝募軍北伐兩次有餘。
小旗苦著臉道:“小的哪敢矇騙大將軍,這些財物皆是常知府師爺所清點。”
朱祁鎮順著小旗所指望去,一名有著山羊鬍的中年男子,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記簿。向朱祁鎮躬身行了一禮:“小人見過大將軍。”
朱祁鎮面色不悅道:“這名師爺是誰喚來的?”
小旗面上略顯尷尬之色:“啟稟將軍,小得的們個個皆是武夫;記賬一事那是一竅不通,只好請常知府找來師爺相助。”
朱祁鎮面上陰晴不定,指著堆積的財物,對中年師爺問道:“這堆財產焉能有一萬萬倆?你是當本將不識數?”
師爺彎下腰低聲討好:“小人受知府大人令,將王員外城中的所有家業算進了其中。”
“哦?王員外在城中還有何家業?”朱祁鎮瞥了一眼綁縛著的常青山,從容問道。
師爺翻開手中厚厚的簿子一字一念道:“城東、城西、城南王氏糧店共三間;城北王氏染坊一間;王氏綢緞布行共五間;酒樓一間;當鋪共兩間........”
隨著師爺不斷念出王氏家業,朱祁鎮心中猶如一鼎大鐘轟然響起,震得他怵目驚心。
朱祁鎮打短了師爺話:“我大明商稅是怎麼個收法?王氏家族一年上稅多少銀兩?”
師爺聞聲把目光移向了知府,尋求他的主意。
常知府微嘆一聲,悵然地點了點頭。
師爺徵得知府大人同意後,如數說道:“太祖皇帝定下的商稅是三十稅一,而王氏一家.....並未上稅。”
“什麼?”這下連哈銘袁彬二人也驚呆了。如此大的家業卻不上稅分毫,那大明其餘豪紳士族可想而知......。
沒想到大明的官商勾結,竟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朱祁鎮斟酌許久,高聲吩咐道:“霍秉忠,你領一些士兵隨師爺查抄王氏家業;袁彬,你領剩下士兵將贓物打包,待明日押往京城。”
“遵令。”二人應聲領著士兵各司其職。
朱祁鎮囑咐完,對哈銘道:“給常知府解綁!”
“將軍這是?”
常青山聽著大將軍要給自己解綁,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至繩索被解開仍是一臉茫然之色。
朱祁鎮面露微笑,輕言說道:“難道常知府還願被繩索綁縛為階下囚?”
“將軍...是要放了常某?”目瞪口呆的常青山愣愣說著。
朱祁鎮微微點頭,不動聲色道:“本將派人在太原四周打聽過你的名聲。沒想到,百姓對你的風評一致不低。你與王員外勾結謀利,本將大可將你押如大牢;但念在你也是為民好官,所以想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就看常知府願不願抓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