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火焰高,五十畝的地,眾人不到五日便翻整完畢。
最後一日半,這些壯小夥們將所有梨樹收歸一處,劈成木柴,整整齊齊碼放在宅子外。
這麼多柴禾,用個幾年都不成問題。
眾人忙活期間,楊喜兒也沒閒著。
她不僅負責每日採買做飯,還聯絡了城中的泥瓦匠,讓他們送了一大批磚瓦過來。
傍晚吃飯時,眾人以為這段時日的工作將就此告一段落,紛紛感到有些不捨。
他們原本是奔著賺錢來的。
可幾日下來,卻捨不得楊喜兒做的飯。
至於自家婆娘的手藝,他們實在不敢恭維。看書喇
也就是個能填飽肚子的水平。
這裡雖然吃的是大鍋飯,卻是格外的香。
吃完渾身都有勁兒不少。
“楊嫂子,這碗酒敬你,別的客套話我也不太會說,反正就是感謝你帶領著大傢伙賺銀錢!”趙小勇帶著一眾後生前來敬酒。
楊喜兒端起茶杯,笑道:“我酒量差,便以茶代酒,大家這幾日受累了,多謝。”
眾人喝完,又端著碗去敬沐老頭和老楊氏,紛紛稱讚二老有福氣。
這幾天,眾人不是在幹活,就是在幹活的路上。
很少有人能閒下來,同沐老頭聊上幾句。
沐老頭憋了一肚子話,此時終於可以敞開了說。
“你們也甭羨慕我,我兒媳這是在給你們打樣,日後都向她學著些,好好孝敬你們的爹孃,雖說你們不一定能像她這般,給我們兩個老的買莊子住,但孝順的法子很多……”
沐老頭滔滔不絕地說著,眾人聽來驚歎不已。
原來楊嫂子如此孝順!
之前老兩口進城,他們還猜測過,楊喜兒會不會虧待公婆。
可眼下謠言不攻自破。
老兩口不僅沒被虧待,還坐擁五十畝的田莊!
嘖嘖嘖。
幸好今日自家爹孃不在場,不然這麼一對比,他們還下不來臺。
但沐大叔說得對。
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