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晚風吹,落窗下燭花。流滴紅蠟淚,暮夜雨淋淋。
溼河岸竹筏,秋池盈滿,風雨颯。伶仃遠方顧望,何處音起胡笳。思念發芽,驚覺已墨灑。書信難成行,君已在天涯。
明雨落聲暗啞,盼馬蹄輕踏。不負青絲變華髮,江南秋雨下。人生百年間,貪歡一剎那。
筆落怎寫得出萬般牽掛,攜吾袖手天下,共奏咫尺韶華,再問你那句話:將卿何與共蒹葭。
——題記
這是峨冠博帶,長衫廣袖的時代。有人醉酒高歌,有人縱情慾海。還有人,守著孤寂,左右徘徊。
三魂已定,七魄歸半。雲中君像少昊討辦法,少昊說:“剩下的事情,需要敖廣做,你不行。”啥?雲中君鬱悶。
少昊微微一笑:“水裡的功夫,你不如他,就由他吧。”雲中君這才沒有意見,畢竟敖廣是水中龍神,水裡的事情還真要靠他——
在傳統裡,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便是理所應當,東海龍王為四海龍王之首,亦為所有水族龍王之首。
東海龍王為司雨之神,但其保持著較大的特殊自由性,人間降雨由其它江河湖井龍王完成,很少需要東海龍王親自降雨。
海洋管轄之權為龍王所有,天庭一般任其自治。所以,龍王有點閒。經常沒事幹。
東海龍王主宰著雨水、雷鳴、洪災、海潮、海嘯等。據說他為了搶地盤,還鬧過塌東京的故事。
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
“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而東海龍王為四王之首,原因在於龍王怕火,而東海龍王手中握有火種。
所以敖廣是水族龍神,居東海水晶宮。兄弟為: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閏明)北海龍王敖順。
子女有:三太子敖丙,五太子敖孿,小公主善財龍女。
這些,雲中君也是現在才知道。他想了想,自己離開彩雲國也挺久了。於是他決定先回去,就託少昊和九德去找敖廣。
雲中君走後,少昊和九德就去了東海。敖廣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他們不冷不熱的。兩個人甚是奇怪,但是也不好問什麼。
他們去了永珈塔,“失蹤”很久的巫咸已經回來了。鮮于林逸也在,他看著少昊和九德把三魂放入禾菱歌的身體。
永珈塔一陣晃動,海面上漸漸出現一個漩渦。漩渦推著一個東西浮了出來,那是鎮著禾菱歌的封印石做成的船棺。
巫咸和巫姑從塔尖處飛身而下,如同蜻蜓點水一般落在了棺船上。二人聯手施法,給棺船加了一層禁制保護,然後招手示意鮮于林逸跟他們走。
鮮于林逸也不怕敖廣會趁機奪取禾菱歌的芳心,畢竟他相信他也是個君子。鮮于林逸不緊不慢的跟著巫咸和巫姑上永珈塔。
其他八個人依舊守在天帝煉藥的藥房裡,巫咸對他們點頭示意然後漠然走過。
看著這樣似乎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的巫咸,鮮于林逸更懷念以前那個。都是因為白馬鯀)的逝去,他“失蹤了”一段時間才會變成這樣。
鮮于林逸突然覺得一股冷意,冷的從腳底直衝四肢百骸然後泛起一層雞皮疙瘩。他打了個冷戰,然後攥緊拳頭,直到指尖的冷意慢慢消退。
“這是禾菱歌的命燈,待會兒我們拜斗,你護法。”拜斗時,需要空地一塊。
對應北斗七星擺約一米長寬,七根紅線分別綁在燈座上,另一頭絞成一股綁在續命人左手手腕上。
雖然禾菱歌是神,可是他們也需要借這個陣法一用,在結合兩個巫神的巫術固魂效果會更好。
人間古云:“南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生死籍傳說是由南斗與北斗所控制的。
道經《雲笈七箋·稟生受命部》中言:“在胞之時,三元養育,九氣布化,五星為五臟,北斗七星開其七竅。
七星降童子,以衛其身。七星之氣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尺。
人為善時,則其星光大而明;為惡時,其星冥暗而小。
善積則福至,惡積則災生,星光墜滅,其身死矣。”
七星燈續命術,在道家有個比較通俗的的稱呼,叫拜斗。
拜斗最嚴格的要求,求者必要心正,星光越明亮,則感應會越強。
要讓星光越加明亮,要從自身做起,多與人為善,自覺身心愉快時,光明四放,如此再結合拜斗,會有不可思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