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的別名。緣起是諸法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大般涅盤經卷第二十七、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中說: “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十二因緣一切眾生等共有之。亦內、亦外。何等十二?
過去煩惱,名為無明。過去業者,則名為行。現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為識。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為名色。
具足四根未名觸時,是名六入。未別苦樂,是名為觸。染習一愛,是名為受。習近五欲,是名為愛。內外貪求,是名為取。
為內外事起身口意業,是名為有。現在世識,名未來生。現在名色、六入、觸、受,名未來世老病死也。是名十二因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善男子。
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
十二因緣亦復如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
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盤。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
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
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盤。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
非因果故,常恆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
眾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
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
“好,既然你要聽,我就給你講講。”瀧行川招手,示意來往於水榭之間的店家小子添一壺桃花酒在弄幾樣精緻小菜來。
趁著這個空檔,瀧行川把玩著手裡的摺扇,便講起了狐狸和書生的故事。一夜一世,狐狸來自永夜道,看到書生那天是在皇宮宮城外。那天狐狸很無聊,它已經在花花世界晃盪了很久。
人世間也沒啥有趣的,難道要和它那些無聊的同類一樣找個人類體驗一下情愛之事?它正一邊想一邊走呢,然後就碰到了那個呆呆的書生。狐狸看著書生呆呆的看著宮城的女牆門發呆,它覺得有趣就去拍了拍書生的肩膀:
“嘿,這位兄臺。”那個呆書生聽到狐狸的話,回頭一看,一個風流倜儻的英俊小公子正笑嘻嘻的看著他。呆書生看著眼前這個衣著華麗的小公子,面如美婦,賽過敷粉何郎。
“額……這位小相公,有…有什麼事?”呆書生溫潤如玉的面頰上微微一紅,沒由來的結巴起來。
狐狸覺得這個呆書生,呆萌的可愛。“嘿,書生。你在幹嘛呢?看起來似乎很鬱悶啊。”書生瞥了狐狸一眼,沒有說話。
狐狸狡黠一笑:“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陪我去喝酒,我幫你。”它覺得這個呆書生真的很有意思,就想半真半假的逗逗他。
書生厭惡的皺了皺眉:“我又不認識你,為什麼要跟你去喝酒?”說罷,他繼續看著皇城發呆。狐狸也不生氣,笑了笑說道:
“你跟我去喝酒,我幫你金榜題名,到時候你就能娶到心儀的公主了。”果不其然,它的話剛說完,呆書生的臉色就變了。
“你…你……你怎麼知道……”他驚駭而結巴的指著狐狸說道,對於公主的思慕,是他最隱秘的心事,就連公主都不知道。可是面前這個小公子是怎麼知道的?
“怎麼樣?跟不跟我去喝酒?你去我就告訴你。”狐狸看呆書生面有猶疑,不由哈哈一笑:“你這呆書生,又沒什麼值得我圖謀的,怕什麼?”
喜歡與君何相思請大家收藏:()與君何相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