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大唐東北邊上的一個國家。
由扶余人組成。
這個國家在東漢時期就存在了,歷史可以說比大唐還要久。
半遊牧半耕種。
官方也用漢字,不過他們發展出了自己的語言。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掠奪,現在已經有上百座城市,人口多達三百萬了。
而隋末大亂,大唐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現在大唐的人口也就是一千五百萬左右。
也就是說,
這個高句麗其實並不會比大唐差多少。
李世民一直都是執行精兵政策,大唐總兵力也就是六十萬。
而高句麗三百萬人,總兵力竟然也是六十萬。
由此可見,這個國家的野心與實力。
在半島地區,還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新羅和百濟。
百濟是牆頭草,一開始也是投靠大唐的,但現在是高句麗馬仔。
而新羅一直都是大唐的忠實小弟。
這幾年新羅被高句麗欺負的很慘。
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大唐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就在今年年初,大唐出兵狠狠的教訓了高句麗。
這個國家也老實了許多,主動請和,表示以後再也不敢了。
高句麗的確地處東北,寒冷多山,沒啥好東西。
所以朝廷從來沒有考慮過要侵佔這個國家。
絕大多數大臣都覺得打贏了就回來吧。
但是魏徵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應該在遼東地區留下足夠的兵力,以此來震懾高句麗。
長孫無忌其實不想摻和這件事,不過他得到了李績和李靖的拜託,所以過來勸解李世民,暫緩遼東地區的精兵撤離。
李靖為啥不自己過來呢?
那是因為幾年前李靖領兵擊敗東突厥,後來又領兵消滅了吐谷渾。
個人威望達到了頂端,為了避免被李世民猜忌,自此之後,李靖就主動退出權利中心了。
他一直在家趴著,不過他老人家啥軍事素養,他自然明白高句麗巨大的威脅。
李靖是一直主張徹底消滅高句麗的。
李績算得上是李靖的繼承者,作為李靖之後,大唐另一統帥級別的軍事家,他同樣高度認可高句麗的威脅。
而今年這一次教訓高句麗,就是李績制定的行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