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山,鎮魔古洞。
幽寂的洞口在這數十日內變得熱鬧喧囂,不但有巫妖這等不人不鬼的存在穿梭其中,白骨妖獸也曾從中湧現奔向人間肆虐。
鎮守洞口的兇靈原以為人間就此多災多難,又苦於無法離開古洞,每日只是對著石像懺悔傾訴。誰知沒過幾天,那些妖獸再度回到古洞,甚至其中最強的白骨妖蛇都不見了蹤影。
再看那些妖獸身上帶著的各式傷痕,兇靈如何不知道這些妖獸必定是在外頭遭受重創,狼狽而返了。
就在兇靈大喜之下慶幸娘娘保佑之際,追殺而來的那些人很快向兇靈證實他們跟娘娘沒有半點關係,因為這幫人壓根不是南疆五族任何一脈,分明是中土修真者。
凌厲的劍光流轉,與宏大的佛門梵唱交織,將十萬大山裡這一片枯敗無人的山嶺盡數封鎖。草木稀疏的丘陵今日卻難得的熱鬧起來,很快便被長身玉立的年輕修真者們佔據一席之地。
若從高空俯瞰,鎮魔古洞周邊七座雄峻山脈被臨時佔據,忙碌來往的青雲門弟子用各色小旗、祭臺搭建之後,這七座山峰逐漸從地底深處勾連出雄渾氣勁直射蒼穹,最後彼此呼應隱隱形成一道非凡陣勢把鎮魔古洞洞口處徹底鎖死,不會有任何妖獸能夠逃離。
而幾位首座彼此對視一眼之後不再多言,紛紛架起劍光飛向各自弟子佔據的山峰,等到他們落位,熟悉的劍陣終於徹底成型,正是與青雲門七脈劍陣如出一轍的一套陣法,只是藉助十萬大山地氣臨時形成,威力上或許略有不及,可是作為封鎖鎮魔古洞的陣法而言綽綽有餘。
這般場面讓在場諸多弟子門人愈發心癢難耐,若非各家首座出面彈壓,這幫一路勢如破竹的弟子們只怕早就忍不住衝進鎮魔古洞當中,一舉消滅殘餘妖獸了。
如今局面正是天音寺與青雲門聯手所致,他們在七里峒苗寨之時就沒有對妖獸趕盡殺絕,留有部分白骨妖獸讓它們在追殺中不得不逃向老巢,也就是鎮魔古洞。
而正道眾人一路追蹤,成功的在今日匯合於鎮魔古洞,就是想徹底將獸妖的災禍消弭在發生之前。
“阿彌陀佛,道玄掌門心細如髮,今日定不會有妖獸走脫。”七脈劍陣形成一柄長劍般劍鋒位置的山峰頂端,穿著一身金絲貼燙的紅色僧袍,白眉如雪的老和尚口頌佛號,言語中謙遜的表露出對於道玄真人的推崇之意。
而在老和尚對面的道玄真人對於這位的推崇也不敢欣然領受,連道慚愧。因為這位老僧正是天音寺主持普泓上人,他位列天音寺四大神僧之首,在天下素來與青雲門的道玄真人,以及焚香谷谷主並列為三大高人,地位之高,遠非他人可比。尋常修道之人,想要見他一面都難上加難,哪怕親自前往須彌山天音寺拜訪,大半時候都會因為普泓上人閉關苦修而緣慳一面。
但這次剿滅獸妖之事卻驚動了這位天音寺主持,連帶著天音寺諸多常年不理世事的神僧一同出關,齊聚於南疆十萬大山之中。
道玄真人其實知道這幾位神僧除了關心獸妖之事以外,還有一半乃是為了張小凡而來。
原本張小凡同修太極玄清道與大梵般若已經有些犯了正道忌諱,但是當年由於天音寺普智之事理虧不好追究,道玄也礙於田不易不太想處理張小凡。結果焚香谷橫插一手出言逼迫,道玄無奈之下把張小凡逐出山門準備等過陣子風頭散了再說。
結果張小凡陰差陽錯跑到鬼王宗當了臥底,而且還讓鬼王視作心腹沒幾年功夫混成副宗主不說,居然連女兒碧瑤都要許配給他。也就順理成章的學習了鬼王宗手裡那一卷天書,一時間張小凡三教同修,難免引起知曉內情的幾人不安。
其中萬劍一就提醒過道玄,要麼及早把張小凡帶回來好生培養,要麼趕緊殺了免得生出後患。
奈何道玄也有猶豫,更要壓制當年啟用誅仙劍的後遺症,所以短時間內沒來得及對張小凡下定決心。於是幾年下來愈發不可收拾,在死亡沼澤一行之後,道玄立刻明白張小凡現在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草廟村裡無依無靠的少年,而是將天書融會貫通的當世絕頂人物。
這般人物天音寺固然不清楚其中內幕,但也猜得出張小凡和青雲門可能不是表面上這般敵對,說不得內裡還有聯絡,否則林驚羽、陸雪琪怎會對張小凡另眼相看呢?
何況就算青雲門和張小凡形同陌路,天音寺可最喜歡度化魔頭,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門中人向來是不在乎你之前多麼兇惡,或者說越兇惡越好,正好顯得度化之功勞。
所以普泓上人這次出山倒有一半是為了張小凡而來,準備順路為這個普智曾經的徒弟開闢一條新路子,讓他皈依佛門,了卻一樁恩怨。
至於為什麼天音寺覺得這兩件事情能一同處理,那還得說獸妖即將復活的訊息本就是從張小凡那裡傳了出來,然後青雲門、天音寺各自派出精銳弟子查探確認方才促成此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道玄真人想到這裡只覺一陣頭疼,天音寺算是青雲門傳統盟友,此時也要勾心鬥角。雖然不是明面上的爭奪,未嘗不是因為魔教如今衰頹導致天音寺想和青雲門爭一爭正道領袖的位置。
不過好在這些風雲變幻終究只是小事,不足以影響大局。所以道玄真人聽得普泓上人恭維只是雲淡風輕的說道:“主持客氣了,老夫只是想趁著自己還有些力氣,把事情都做完了,讓年輕人好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