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豈有雌雄之分?文搏這話說出來,在場大半人只當他是開玩笑,可少數一些人則是若有所思,當他們看見兩塊和氏璧的時候或許會有疑惑,但是文搏與婠婠之前所做的鋪墊這時候起了作用。
人們第一反應本來是師妃暄那塊和氏璧有假,然而文搏卻承認對方手裡那塊並非假貨,眾人一時間弄不清楚其中到底有何隱秘,迫切的等候著答桉。
師妃暄眼中滿是好奇之色,她可以確信這塊就是一直藏在慈航靜齋中的和氏璧,後來借給寧道奇參詳保管,為了證明自己身份她又親身北上從寧道奇處收回後送往淨念禪院,每次轉手都在她的視線下交接,絕無偷樑換柱的理由和機會。
如今兩塊和氏璧顯示出來的異能更是相似,文搏那方玉璽效果似乎還更加奇異,不像師妃暄手中和氏璧經常會有能量起伏變化,一直穩定的保持著一種放射性的能量。
“和氏璧是否有雌雄陰陽之分妃暄並不瞭解,可是真假之物放在一起定然有差別,文先生可否讓妃暄觀賞片刻?”師妃暄提出請求,婠婠頭一個就要不答應,出言相譏。“魔門妖女倒是好算計,是不是想趁機劫走和氏璧?”
李密等人立刻緊張的靠近廳堂大門,任何人想要離開都得在他們幾個高手面前折戟。
文搏很是大方,將放置“和氏璧”的擺櫃推了過去,還囑咐道:“此物頗有異能,非天命所鍾者長久把玩極易入魔,還請師姑娘慎重。”
師妃暄謹慎的點點頭,以他們這等高手的敏銳感官,剛才遠遠一觀就能察覺到其中極強的放射性,自然不敢輕慢。
只見他將自己手中和氏璧擺放在一起,這次大家看得更為分明,文搏的那塊和氏璧果然是剛出土不久的模樣,顯得頗為古舊還有些許土沁,彷彿在歷史的塵埃中浸染多年,直到不久前方才重現人間。
而且色澤略微鮮豔一些,看上去給人一種美輪美奐的絕世珍寶之感,就是這兩塊和氏璧放到一塊更加讓人心中煩悶難言,彷彿嘔血欲吐,不敢久視。
師妃暄強忍住心中季動和難受,輕輕地將手按在兩塊和氏璧上,周圍眾人不自覺地伸長脖子,卻看見師妃暄略微催動真氣,李密驚得當即就要出手,卻被文搏先一步橫跨而來攔在他面前。
“蒲山公勿慮,師姑娘這是在檢驗真假。”
一如文搏所言,師妃暄立刻收回雙手,臉帶驚容,她剛剛用真氣試探兩塊和氏璧,立刻遭到極為嚴重的反噬。
先是師妃暄自己帶來的那塊和氏璧給她一種如墜深淵心魔頓生的大恐怖之感,讓她即刻收手才倖免於難。
而文搏那塊同樣驚人,手剛剛放在上面師妃暄就覺得心中警鈴大作,好像在告訴她若是長久下去身體將受到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傷。師妃暄明白,這是她《慈航劍典》達到“心有靈犀”之境後的提前預感,能讓她略微避凶趨吉,意味著文搏那塊和氏璧極有可能也是真的。
其他人不用細問,光看師妃暄神色就能猜出一二,只看這般境地之下師妃暄還能如何解釋。
“我無法分辨,兩塊和氏璧從做工和異象上看都極為逼真,妃暄只能確信手中這塊的確是寧散人親手交還的。”師妃暄搖搖頭,略有無奈的神情分外讓人動容。
奈何在座之人裡話語權大的幾位對於美色的抗性極高,依然為師妃暄的容顏讚歎,卻並沒有因此同情她。只是寧道奇的名聲太大,讓他們一時間無法反駁。
“那寧道奇為何不親自出面證明此事?”還是李密出言質詢,他其實還想說“秦川”既然自稱慈航靜齋傳人,為何不讓寧道奇前來指認身份,或者梵清惠出面也成,在座眾人分不出師妃暄和婠婠誰是真的傳人,但是梵清惠肯定認得。
還是一直旁觀的歐陽希夷無奈地出面解釋:“高麗弈劍大師傅採林近些時日異動頗多,三番五次試圖入境襲擾,寧散人不得不北上對峙,防止傅採林和畢玄趁機作亂。”
這自然是文搏之前故意放回傅君婥造成的後果,傅採林擔憂中原武林群雄真的前來圍攻於他,因此幾次試探結果招來了寧道奇,這下他更不敢放鬆,雙方就在邊境對峙,誰都沒法抽身離去。
這事情的確無奈,看來一時半會找不到寧道奇出面。至於梵清惠為何不出山,婠婠和師妃暄心知肚明,慈航靜齋每一代只有一人出山行走,當年碧秀心和邪王石之軒成親最後因此而亡梵清惠都不曾出面,可想而知這規矩何等森嚴,如今更不會出山。
婠婠作為陰癸派弟子對慈航靜齋的瞭解或許比對魔門其他七派都要深,這才能夠偽裝至今,無人戳破她的身份。
這時候文搏開始講故事了,自古以來賣假貨的偽造出足以亂真的贗品只算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則是看他怎麼樣把故事編圓了,讓人深信不疑那贗品就是真跡。
“師姑娘的判斷其實並無問題,這兩件都應該是正品,至於為何我說是一雄一雌,就得從當年一樁舊事說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文搏望著那兩塊如出一轍的和氏璧,滿臉滄桑神色,娓娓道來一樁眾人皆知的典故,“大家可知和氏璧為何一角鑲金?”
“王莽?”李密世家大族出身,對於和氏璧覬覦多年,立刻說出緣由。
“不錯,當年王莽篡漢,為表正統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太后大怒之下將玉璽砸在地上,致使傳國玉璽崩碎了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文搏似乎為這方玉璽的殘缺感到遺憾。
“再往後漢光武皇帝復興漢室重奪天下,看著殘缺的和氏璧心有感慨,於是命人發掘美玉再造一塊一模一樣的傳國玉璽,以作日常使用,將真正的和氏璧藏在庫中以防日後生亂時再被竊取,自此便有兩塊傳國玉璽。”
說到這裡,師妃暄疑道:“那從法理而言兩塊皆是傳國玉璽,卻並非都是和氏璧。”
“不錯!實際上大家可曾考慮過為何天下皆傳得和氏璧者得天下?其實是因為此物在皇室蘊養多年,乃是天子代天牧民的聖物,因此得天地所鍾萬民敬仰因此具備異能。第二塊傳國玉璽本無異象,可是後漢兩百載國祚延綿,讓傳國玉璽逐漸不凡,因此看上去與和氏璧相差無二。”
說到這裡,文搏賣了個關子,又回顧起歷史,“隨後大漢傾覆,群雄並起,自孫堅於井中撈取傳國玉璽後傳承四百年,大家可曾發現一件怪事?”
眾人心中一驚,李密反應最快,道出“真相”。
“天下紛亂四百載,正是自漢末起!”
“蒲山公不愧是當世第一等的人物,正是如此!”文搏感慨萬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當年後漢手握兩塊傳國玉璽自然無虞,可是當後漢傾覆後董卓焚燬洛陽,雄的和氏璧因此失落。之後天下只剩下這塊雌的,至此不論孫堅、袁術、曹魏、司馬晉再到宋齊梁陳,可有一家一統天下後國祚悠長的?所謂天下氣數,盡在此玉,為何如此?孤陰不長啊!”
這下眾人無不心驚,這四百年來前塵往事居然完全暗合文搏所言,得和氏璧者得天下果然並非虛言,這些帝王將相哪怕天縱之才,手持雌的這塊傳國玉璽終究不是天命所鍾愛之人,因此始終不能如大漢一樣傳承四百年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