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對面的騷動蔓延過來,李軍指揮人把小混混控制住,又讓人去跟那輛車的車主交涉,還要讓人攔住群情洶湧好奇心旺盛的人情,她們在這裡打情罵俏,李軍卻忙的額頭冒汗,好不容易疏散了人群,可還是有個人打發不走啊。
“何總,這位是《京城晚報》的記者,想要採訪你們。”
以前何米不看報紙,更分不清楚這些報紙的區別。但是來了九十年代,木有網文可看,最大的消遣手段被廢了,何米還沒被高三學業充實生活之前只能自己找點東西來看看。
除了從《新華書店》買來的大量盜版武俠小說,在武俠的閱讀量上總算追上了這個年代的平均閱讀水平,就是看報紙了。
託福,總算弄明白了種種報紙的區別。
都市報才是更貼合市場貼合老百姓需求的報紙,尤其是廣告,你敢給錢我就敢給發,比如國美打廣告就是在都市報上,何米給樂家發軟文也是在都市報上。
招貓逗狗,小三出軌,車禍撕逼,掃黃打非,總之什麼吸引人眼球寫什麼。老百姓愛看什麼就寫什麼。
日報系原本屬於官媒,晚報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日報的補充,原本報道的就是茶餘飯後的閒事,因為定位親民態度接地氣,倒是興起得更早,覆蓋面也比都市報更廣,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報紙種類之一,有過一個統計,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十份報紙,四種是晚報,只是因為其地域性比較難有全國性的大型晚報。
還有一類報紙,叫青年報,面向群體較年輕,內容比較文藝,時常刊登一些文學作品,比如何米的兩本小說就是在《青年報》上刊登,地域性影響比較弱,但是有全國性的影響力。
就目前來看,《京城晚報》是京城發行量前三的報紙,但從京城一地來看,《人民·x報》都未必幹得過它。
被帶過來是個女記者,哪怕風吹日曬面板粗糙也沒能阻攔她長的居然很好看,而且是那種非常正統的好看,《新聞聯播》主持人的好看,被稱之為“國臉”的好看。服裝倒是樸素,襯衫布褲扎馬尾,看起來也就二十幾歲,脖子上掛著一個黑黢黢的大相機,雙腿修長看著就特別能跑。
女記者遞了一張名片過來:“我是《京城晚報》的記者。”
於關關。
“於記者你好。”何米盯著她胸口的照相機,“你拍照片了?”
閃光燈那麼亮,何米又不瞎。
“嗯?”於關關本能得護住照相機。
何米已經把手伸出去了:“給我看看。”
“我是記者,有采訪權。”
“我還有法律保護的肖像權呢,快給我看看,不好看我可不讓你發。”
好看就讓發了?
於關關頓時覺得眼前這位何總說話挺有一起的,別說旁邊還杵著那麼一個大塊頭的保鏢,就算沒有,光是這位一個她要硬搶於關關也打不過啊!
要是她把相機搶了摔了,這新聞就更大了。
她已經認出了何米。
想到這裡,於關關把相機遞過來。
砸了也不怕找不到人賠啊!說不定能換新裝置還能附送一個大新聞呢!
“哎,這個怎麼看啊?”何米相機拿到手才發現,這個跟數碼相機不一樣,不知道怎麼看剛才拍的照片啊!
“啊?”於關關愣了。
“我不是說了嗎,要看你拍的好不好看啊!”何米拿著相機擺弄,根本沒有顯示屏啊!
“那要洗出來才能看啊!”於關關莫名其妙,數碼相機還沒問世呢!
何米兩輩子都是空間感和審美缺失,對攝影也從來沒有興趣,更不會知道數碼相機和膠捲相機的區別。
“那,好吧。”既然看不到,何米就把相機還給於關關,“洗出來一定要讓我看啊!”
“你真的讓我發!”於關關接過相機的時候還覺得特別神奇。
“拍的好看才能發!”何米糾正到,拍的好看才最重要!
還真的是拍的好就讓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