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經理品了品:“客廳多。”
抹了一拍大拇指:“哎,何總,您這想法還真絕了!”
“過獎了。”何米笑道,“《在紐約》拍二十集,《過把癮》拍八集,我這兒準備了劇的簡介,崑崙飯店裡也有長途電話,您好生商量商量,要放什麼廣告?”
視線從北極星的經理身上收回來,掃過下面的一眾各個廠子的代表:“劇裡頭能做廣告的地方不少,身上穿的腳上穿的家裡擺的,你們多商量商量,到底這個廣告要怎麼做?”
何米還要在商界混呢,口碑很重要,誠意很足的。說誰導演誰編劇誰參演,結果沒有,算我們違約,比如因為主觀原因,這戲沒拍成,這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給退款。
給多少秒的鏡頭,多少句臺詞提到這個品牌,這都是要寫在合同裡去的。
何米知道,這是國內第一次公開的影視劇廣告招標會,也是日後進行廣告招標的標杆。
後來者要模仿,都是從她這裡學。
規矩,一開始就要立下來。
別人做不到,那是別人的事情,等這些商界同行在別人那裡碰壁了,兩下對比,高下立判,只能越發襯托出何米的專業和誠信,轉過頭,還得回到何米的懷抱。
失敗?不可能!再過三十年都還能被人提及的電視劇,這叫失敗?!
來來回回折騰了兩三天,等把元旦假期折騰完了,這事兒也就定下來了。
別看何米拉來的人多,但是考慮到他們都是第一次弄植入性廣告,哪怕是老導演也怕駕馭不好,所以何米沒弄太多的廣告。
《在紐約》,康馳、達芙妮的皮鞋,他們這是對何米的迷信,北極星的男表一款,組合一下就是他們出國那天穿的基礎套裝,劇中兩次提到品牌名,並且北極星鐘錶是江聞的常用裝備,並且有數次特寫,這就是三百萬了。
就這還是《在紐約》的成本高。
哪怕《過把癮》是現在不受歡迎的八集劇,也由樂家家電組成的婚房家電套裝,冰箱彩電洗衣機一應俱全,品牌ogo長期入鏡,以及北極星石英鐘一款,特寫若干次,其實是空鏡頭。
拉到了一百三十萬。
這劇的成本也才五十萬!
這還沒拍呢就翻倍賺回來了!
別說貴!
京城電視劇藝術中心的劇那是金字招牌!
什麼叫做金字招牌?就是重頭戲十有八九都能上央視!然後再放地方臺輪播好幾遍!
這叫金字招牌!
央視的廣告多少錢?明年拍標王,三千三百萬!
現在要買廣告,那都不是錢的事兒!要走關係摸後門,提著豬頭都找不到廟門!
更別說好的電視劇被下面的地方臺買過去二輪三輪四五六七八輪得播,那廣告都是白給!
片尾的貼片廣告還能刪了,你都拍在劇裡頭的景兒咋刪?重拍啊?!
龍崗整個人都恍惚了,腳下都是飄得,頓覺自己是在目睹江湖之怪現狀。
“龍主任,你可別飄,這些錢其實是藝術中心的這塊牌子抵押出來的信譽費用,這要是倒了牌子臭了名聲,日後可就不抵用了。”何米叮囑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