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金秋送爽, 因剛下過雨,空氣中帶著一絲濕意,林書閣脫下披風, 聽著幾名令史彙報著倉庫儲存的情況。
他一邊聽著彙報,一邊仔細翻看著案上擺放的粟麥等糧食的出入簿、縣中修繕各種工事的統計簿以及每日小吏巡視倉庫的記錄。
“大人, 今年因多了土豆和棉花, 多修了一層庫房, 今年糧食收成好,因而倉庫中儲存了比往年多一倍的糧食。”一名令史道。
這個朝代官方會在中央及其各郡縣設定倉廩以儲備糧食, 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戰爭,會拿出平日裡儲存的糧食來賑濟災民,防止社會動亂,甚至官員的俸祿也要用到這些儲備糧, 因而倉庫的儲備巡查工作極為重要。
清泉縣這幾年沒什麼大的災害, 林書閣又引進了土豆,加之因強敵環伺,為了以防萬一, 林書閣打著廣積糧草的想法主動屯糧,因而整個倉庫中積蓄了不少糧食,尤其是土豆耐存放,縣中還挖了不少地窖用來儲存土豆。
林書閣見公文條理清楚, 一進一出皆有記錄,一目瞭然,用的還是他當時拿出來的表格歸納法, 誇贊了一句“不錯。”
得了林書閣一句不錯,幾名令史悄悄鬆了一口氣,往年都是他們將文書送到縣衙, 等陸縣丞審核完之後才呈給林縣令的,今年不知道什麼情況,林縣令竟然親自過來了,嚇得幾人以為平日幹活有什麼紕漏,膽戰心驚地看著林縣令翻看公文。
“這段時間我會讓楊縣尉多派人過來巡邏,辛苦你們多巡視查驗幾遍。”林書閣合上最後一卷文書,起身說道。
幾名令史諾諾稱是,目光恭敬,看著林書閣離開。
“大人今日怎麼想到來這裡看看,我看那些令史都快嚇死了。”陸樾川剛剛一直沒出聲。
“快年底了,突擊檢查不行嗎?”林書閣用帕子擦了擦手上的墨痕,隨口道。
陸樾川狐疑地看著他,完全不信他有這樣的興致。
林書閣只能道:“因西北戰事,我今年下令讓縣中多儲備糧草,再說這兩年多了土豆,我總得過來看看同往年比起來有哪些不同吧。”
“西北戰事?都尉府已然出征,說不定現與匈奴遇上了,靖遠侯戰功赫赫,再加上衛將軍,該擔心的是匈奴吧。說不定這次可以讓西北戰事消停幾年。”陸樾川笑道。
秋收已經結束,許多百姓地裡的活少了,但也沒閑著,大多都出來找活幹,縣中現在一眼望去,街道上各式各樣的店鋪,尤其是成衣鋪子,林書閣站在街道上就能看到好幾個。
“阿川,百姓安居樂業,是你我之願,我也怕好不容易做出的改變付之東流,但是匈奴強悍,誰也不敢保證能將其打敗。自從得知木邪單於有染指定遠之心後,我能做的便是多做些準備,譬如糧草,譬如武器。”
不遠處的成衣鋪裡人來人往,幾名夥計忙得熱火朝天,一對母女穿行於眾人之間來回奔走,面上盡是笑意。
林書閣看得有些出神,陸樾川道:“大人所言甚是,我觀街上百姓也與咱們初來時大有不同。”
林書閣回頭,“哦?有何不同?”
陸樾川揹著手,從周圍的小攤販手裡買了兩塊燒餅,遞給林書閣一塊,“從前忙忙碌碌只為了飽腹,現今眼中卻對了一層生氣。”
林書閣聽懂了他的意思是在說百姓精神面貌有了變化,以前現在貧苦,又有匪盜出沒,百姓活得戰戰兢兢,現在雖然苦點,但總歸生活是有希望的。
林書閣咬了一口燒餅,外皮酥脆,內裡柔軟,怪不得生意不錯,“阿川,我帶你去看看今年剛建好的惠濟堂。”
“是大人曾經說過的救濟無人贍養的老人和無家可歸的孤兒的場所?我倒是還沒去過。”陸樾川幾口將燒餅吃完,聞言問道。
“是,今年稅收多了不少銀錢,學堂那邊有縣中商戶支援,我便將一部分用在了惠濟堂。”林書閣道。
大燕以孝治國,對老人更是有優待,朝廷甚至頒佈政策對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供給糧食,但人到七十古來稀,這樣的政策在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古代社會,對於一些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還是作用有限。
而且貧苦百姓養活孩子不易,一家子若是孩子太多,光是稅收便會成為壓倒一個家庭的負擔,所以古代棄嬰、殺嬰之事時有發生。
林書閣設立惠濟堂,便是想幫一幫這些人。
“老有所依,少有所養,大人這是想造出一座大同之城來?”
林書閣搖搖頭,“沒那麼大志向,也不敢空談聖人之言,盡力做了便是。”
惠濟堂離得不遠,大約一刻鐘後,兩人便到了。
剛走到門口,便看到幾名女子從裡面走了出來,見二人穿著不凡,上前道:“二位可是要捐善款?”
林書閣哭笑不得,建這所惠濟堂時因是縣衙出資,他當時隨口說了句讓手下人省點錢用,縣中學堂建得不錯是有商戶們捐錢的緣故,惠濟堂可沒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