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三路大軍?”陸樾川驚嘆不已, “陛下這是想建不世功業啊,若是真成了,可真是功在千秋, 小皇帝可真有魄力。”
“仲宣信中是這樣說的,靖遠侯親率二十萬大軍到了定遠郡, 再加上都尉府原本的兵力, 可謂一戰決生死。都尉府將士各個秣馬厲兵, 我想不日便要出征了。”林書閣說道。
“看來衛將軍虎破山一戰確實讓燕都各位大人信心大增。”
“不然也不會讓仲宣領一路大軍出征,不過魏使君的南路大軍更多的是負責軍需供給, 魏使君在定遠郡多年,由他排程軍備,確實合適。”林書閣沉思片刻道。
“我聽說匈奴周圍那些小國聽到大燕陳軍邊境,被嚇得派了使者過來, 表示要向大燕稱臣。”陸樾川笑道。
這些小國從前因懾於匈奴強悍而投靠匈奴, 現在看著大燕國力強盛,便想換個靠山。小國生存,向來靠的是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林書閣想起後世那些小國的操作,也不足為奇了。
“還沒打呢,他們就不怕匈奴知道他們鼠尾兩端之後反手找他們報複,弱肉強食, 抱大腿也得看清時機啊。”林書閣皺眉道。
“大人,衛將軍虎破山一戰可不止我們知道,那些小國自然也聽說了, 木邪單於帶大軍圍困趙都尉,結果被一小將打得狼狽敗走,而這名小將現今又要帶兵出征, 明眼人都能看到這又是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若是今日不投靠大燕,明日說不定要在獻俘儀式上見到衛將軍了。”
陸樾川與有榮焉,林書閣笑著搖了搖頭,西北百姓苦匈奴久矣,官吏又何嘗不是,若真能將此心腹大患解決,西北百姓也好安居樂業。
“不過我覺得郡守府正好趁這個時機,重新與西域各國建立聯系,要是真能將匈奴趕出我大燕邊境,說不定可以再創前朝在西域的輝煌。”陸樾川越說越激動,恨不得快點見識此等場面,“屆時,我說不定還能隨著各國使團出行西域,見一見前朝史書中記載的西域風光。”
林書閣用手中的書敲了敲他,“醒一醒陸大人,你還有各鄉稅收、戶籍、舉薦的事還沒做呢,心都飛到哪裡去了。”
“大人難道沒想過嗎?我從前就喜歡遊歷名山大川,見到大人之後才想著停下做點為國為民之事,可若是西北安定,自有比我適合的人選,到時我便辭官往西而去……”
“辭官?”林書閣滿頭黑線,“你確定要當著我的面說這個?”
陸樾川這才回過神來,露出一絲不好意思的笑,低頭繼續忙活去了。
林書閣笑了笑,給謝諶回了封信,叮囑他千萬小心,記得回信。
謝諶這邊正與老張巡視火槍隊,虎破山一役,其他人只知他手下士卒打出以一敵五的戰績,但他知道這次戰役除了因為佔了先機,還有賴於火藥的威力,尤其是老張手下的火槍隊,在當時進攻匈奴左翼時起了大作用,故而火藥的損耗自然也是最多的。
“將軍,何歆已經出發去往清泉縣,林大人手下那批工匠可真是厲害,造的火藥可不止供應我們吶,不過還是林大人記掛著將軍,不然……”老張嬉皮笑臉,他自覺與自己將軍推心置腹,不顧謝諶的冷眼什麼話都往外說。
“都尉府和郡守府也會有軍需發下來,哥哥送過來的盡量避著些,免些麻煩。”謝諶交代了一聲,聽到一名士卒來報說大將軍有請,便抬腳去了都尉府。
他一路從軍營走過,士卒正在外面訓練,喊殺聲極大,到了都尉府,院中也能看到訓練的將領和士卒,還能聽到零星火炮聲。
府內靖遠侯正大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與軍需官談話,一見謝諶來了,便揮手讓左右退下。
“我在燕都便聽說你與清泉縣令製出來一種新武器名喚火藥,此物在滅少涼部之時起了大作用,後來魏使君和趙都尉曾將此物的製法和戰損情況報給燕都,驚呆了朝堂之上一眾文臣武將。”
火藥這種熱武器的問世,對於這個還多用冷兵器的時代不說降維打擊,但看殺傷力肯定是嘆為觀止。
“我聽說你組建了一支火槍隊?”靖遠侯又問道。
謝諶回道:“是,平鄉之戰時工匠製作火槍的技藝不純熟,後來經過改進才有了現在的火槍。為了防範於未然,加之火槍確實威力極大,故而我與林縣令組建了火槍隊,以備不時之需。”“林縣令?”靖遠侯爽朗一笑,“我當時見他時就覺得此子不凡,燕都如今的各種新玩意,皆是出自他之手吧?”
謝諶點頭,“還未多謝大將軍當年對我兄長的回護之情。”
“小事而已,他的為人我清楚,所做之事,一樁一件,皆是為了百姓,當得起耿介無私一詞。我聽說衛將軍是被他所救?”靖遠侯目光如炬,看著謝諶。
謝諶道:“從前為人所害,恰好被兄長搭救,沒有他,絕無現在的我。”
他聲音溫柔而又堅定,靖遠侯只當二人確實感情好,樂得拍了拍他的肩膀,“也算是你的造化,衛將軍,以後若有難處,盡可來找我,我以前有一故友被人陷害,整個家族蒙難,我本以為他族中盡數被戮……”
謝諶靜靜地聽著,心中千濤駭浪,面上只當靖遠侯嘴裡的故人與自己無關。
靖遠侯一邊觀察他的表情一邊道:“可後來我卻發現,故人最為得意的孫輩竟然逃出生天,活了下來,還靠自己的本事步步高昇,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