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勞動力多,大家只好分成幾組,現起土、鍘麥秸、擔水和泥。
按照常規。把土、麥秸、水摻到一塊後,悶一會兒,就用三齒刨著來回倒騰。從這邊倒到那邊,再從那邊倒到這邊,倒幾個個兒,泥也就和熟了。
由於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早飯只管了提前說好的六個,其他人的早飯都是在食堂喝的稀粥、一個剛夠塞牙縫兒的窩窩頭。再加上長期缺乏營養,刨了幾三齒,就大大汗淋漓了,一三齒刨下去,入泥不到一半兒。
“我們踹吧!”有人提議說。
“行!”眾人迎合。
於是,人們紛紛脫了鞋,挽起褲腿,下到泥裡踹起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人們知道,已經沒幾個人輪得動三齒了。用腳踹就不同了,用的是自身的重量,一腳一腳踹下去,也能把泥和熟。
脫皮和泥是關鍵,必須把泥和熟和均勻了,不夾生了,脫出來的坯才結實。
然而,人們低估了踹泥的艱辛其實是低估了自己身體的虛弱程度),一腳踹下去。麥秸草根紮腳不說,要想把腳從沒小腿肚的稠泥裡抬起來,得使出渾身的力氣。
踹了幾下,就氣喘吁吁了,身子也晃動的厲害。人們為了防摔倒,就兩個或者三個人互相摽著膀子,一起踹。
臘梅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直懷疑自己鼓動父親脫坯是錯了。只想到了讓人們賣力氣吃頓飽飯,沒想到人們的體質已經很虛弱,根本承受不了這麼艱辛的勞動!
人已經發動起來了,後悔也晚了,唯一補救的措施,就是給人們吃東西——補充能量!
食堂裡的窩頭得中午才能蒸熟,這個指望不上。那就去前世現代買饅頭。
前世現代的王店村有饅頭房,這個點兒已經蒸出來了。
臘梅從空間通道來到前世現代。
還好,王貴永的三輪車還沒送回去,推著來到饅頭房。
饅頭是機器做出來的,大小樣式一模一樣,四個一斤。
臘梅要了五十斤,裝了滿滿十塑膠食品袋。
臘梅經常趕王店集,也斷不了與人們見見面,人們都知道她是王貴勇家住房的孩子。
饅頭買的又多,老闆十分高興,塑膠食品袋都是用的雙層,親自給臘梅放到三輪車上。
臘梅不敢直接把饅頭放到工地。與玉米麵一樣,放在母親馬惠恩的家裡,然後把母親叫回來,讓她用小推車給脫坯的人們送去。
馬惠恩心領神會,知道這是白頭髮老奶奶送來的,也知道脫坯的人們都在餓著半截腸子給自己脫坯,哪裡還敢怠慢,立馬把饅頭放到了自家的簸籮裡,用小推車推到工地。
還從伙房送去了一桶白開水。兩大摞吃飯碗,讓大家邊吃饅頭邊潤嗓兒。
喜歡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折騰年代巧折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