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一時興起寫的文章,李絳薇也不曾打算寫成長篇。一鼓作氣把腦中的靈感化為文字後,這開始細細梳理剛才的寫下的文字邏輯。
這篇新稿子,李絳薇寫的有些上頭。回過神來,才想起《海外迷蹤》還未動筆。可是手上的文章已經初顯規模,只要再豐富一些細節就能成為完整的短篇小說。
思來想去,李絳薇還是放不下這篇新稿子。索性把《海外迷蹤》的大綱放在一邊,專心折騰這本。可惜沒有搜尋引擎,光是資料就要查上好久。
雖然有了主角的大致形象,但是很多東西都沒有細想,人物不夠靈動。李絳薇決定先寫主角的人物小傳,再將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劇情做些調整。
基礎的姓名、性別和大致喜好已經設定完畢,李絳薇開始做更細緻的設定。籍貫是這本小說中不可繞開的設定,畢竟科考的第一站就在主角的家鄉。
神州九郡中,李絳薇最熟悉的就是新州郡,她重生前就生活在新州郡的南部沿海地區。此時的南新地區遠不如後世那般發達,在這個時代南新一帶地處邊陲,是貶謫官員的去處。想要培養出一位願意女扮男裝上京趕考的角色,太難了。
李絳薇可不想多費筆墨去寫如何取得家裡人的支援。
第二個想到的是池州郡。有名的桓嶽書塾便位於池州郡內的桓嶽山上,池州也因桓嶽而有了書墨之鄉的美稱。前往池州的學子一多,書塾書院便跟著多起來。論學術氛圍,池州是名副其實的第一。
哪怕過去三百年的時間,池州的地位也沒有改變。
看起來池州是個好選擇,然而被李絳薇再度否決。
這個時代的池州雖然也是學子的聖地,然而世家眾多,世家內的規矩繁多。有陳舊的觀念在,哪怕是顯貴人家的女子,也鮮有送去讀書上學的。
說起來,池州的資料還是李絳薇替妹妹找書塾時查到的。
李絳薇手中的毛筆一直在硯臺中打轉,早已吸飽墨汁的筆遲遲未從硯臺中出來大展身手。
突然間,李絳薇閃過路絳楓的面容,想起了淮州郡。
淮州郡最出名的便是澴涘路氏。無論是權還是錢,都在國內排不到前列,唯一令人欽佩的就是路氏的歷史。這是一個在神州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宗族,這是一個看著眾多王朝興衰沉浮的存在。
路氏教養孩子不分男女,只教養品性。淮州的其他人家受到路氏影響,對於女子讀書這事管的寬鬆,也沒有太過嚴格的男女大防。
籍貫定下,就可以直接去查與淮州相關的書院以及科舉的流程。不過這部分的知識李絳薇的書櫃可沒有,她打算有空去找李絳盛問問。
就在李絳薇沉醉於新稿件創作時,司徒然已經拜託自己的哥哥司徒集同那位楊大人打了招呼。
這位楊大人全名楊世靈,與司徒然的哥哥司徒集是大理寺的同僚。
聽聞有人想要領養貓,楊世靈顯得十分高興,當著司徒集的面就應下此事。然而後面聽到領貓的人是禮部尚書家的小姐時,卻又隱隱萌生退意。
“我家的情況,司徒兄你是知道的。”楊世靈連連感慨,“我哪裡敢招待這樣尊貴的小姐們?”
司徒集佯裝生氣的說道:“我妹妹就能招待,換了別人家的姑娘就招待不得了?”
楊世靈忙解釋道:“你們家算得上我半個老鄉,別人家哪裡比的?老家的許多習俗都和上京不同,就怕怠慢了他們了。”
司徒集不以為然,說道:“這有什麼?能和我家妹子關係好的姑娘家,會是計較這種東西的人?”
“這倒是......但是......”
司徒集拍上楊世靈的肩膀,笑道:“不就是招待人嗎?怎麼磨磨唧唧的?”
“畢竟那是禮部尚書家的女兒!禮部啊!”楊世靈反覆說著“禮部”二字:“他們家肯定對禮儀禮節什麼的很看重,可我才來京城幾年?萬一失禮唐突了怎麼辦!”
司徒集眉毛一挑,看向楊世靈的眼神帶上一絲嫌棄:“你想的是不是有些多?”
楊世靈沒理會司徒集,右手攥著拳頭,拳心貼著心臟,閉上眼求道:“巫祖在上,保佑我一切平安。”
“與其求巫祖,不如認真想想那日該怎麼招待客人吧。那日我可不跟著一起去。”
楊世靈一聽,急了:“為何?”
“我從沒答應過我要去吧。那日要辦的事,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