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讀書聲,不管是那個時代,永遠都是最美妙的聲音。
華府內傳來的正是一聲聲稚童們的讀書聲,老頭們雖然不知道里面讀的是哪本書的內容,但這朗朗上口的語調,卻讓他們在聽到的第一時間,腦海裡就有了記憶。
朱業看出了老頭們的疑惑,跟著就做出瞭解釋:“裡面讀書的都是我們接收的災民家的孩子,他們讀的是千字文,與此相關的還有百家姓和三字經。”
“嗯......”
“作為啟蒙來用。”
眾老頭中有一個站了出來,望著朱業說道:“這位朱大人,我姓楊,名輿,字為德,是艾縣東街人。”
朱業點了點頭,邀請道:“楊老有什麼問題,但說無妨。”
“朱大人!”
楊輿拱了拱手,問道:“簡聽此文尚不能通,輿少時念書,距近以有近五十載......”
說著,楊輿微微一頓,斟酌道:“輿惶然,對於此文聞所未聞,但初聞之下朗朗上口,暗合寰宇,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這......”
千字文誰寫的?
周興嗣。
哪個朝代?
南北朝。
現在呢?
大漢!
抱歉了......
朱業腦子一想,不好意思的說道:“非是名家,小子拙作而已,還請諸位詳品。”
這話一出,又是一陣讚歎。
“朱大人盡有如此學識,此文之朗朗,必將流傳千古。”
“此文命換千字文,此文一出,蒙學之教,無可超其也!”
“......”
朱業被眾人誇的有些臉羞,急忙說道:“拙作而已,不值一提,諸位請隨我入內一觀,再談其他。”
眾人聽罷,這才停下嘴中讚揚,跟在了朱業的身後,向門內走去。
不過經過一開始的一番交談,眾老頭心中的侷促卻是又少了三分。
跨上臺階,跟著朱業一同邁進華府大門。
華府的模樣並沒有什麼變化,過了門樓,李敏就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很大,裡面齊樣的桌椅板凳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