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左僕射—孔坦和司徒—司馬陶迴向司徒—王導建策,建議在蘇峻未來到以前阻截阜陵並守當利口,令蘇峻軍不能渡江,並可借朝廷兵多而一戰決勝。
又言——即使蘇峻不進攻,守軍也能進逼歷陽;但一旦蘇峻先到,人心就會驚慌,難以與蘇峻抗衡,請求把握時機。
王導雖然同意,但決策的庾亮不接納。
不久,蘇峻將領—韓晃和張健攻陷姑孰,並奪取當地鹽米,庾亮這才後悔。
隨蘇峻軍逼近,京師戒嚴,庾亮假節都督征討諸軍事。
庾亮弟—庾翼白衣領數百人守石頭城,又命左衛將軍—趙胤為歷陽太守,又命左將軍—司馬流守慈湖,用以對抗。
另一方面,宣城內史—桓彝亦領兵反抗蘇峻,在蕪湖擊敗蘇峻別軍並進據蕪湖。
徐州刺史—郗鑑亦打算領兵南歸,保衛建康,但庾亮以防備北方為由不允許。
溫嶠於次年進屯尋陽,但司馬流在慈湖被韓晃擊敗被殺,桓彝隨後亦於蕪湖被韓晃擊敗,退守廣德。
蘇峻則進一步逼近建康,抵禦的軍隊多次都戰敗。
咸和三年328年)二月,蘇峻即將到蔣陵覆舟山。
陶回預料蘇峻將繞過重兵駐守的石頭城,於是向庾亮建議派伏兵在小丹楊南道伏擊蘇峻軍,但庾亮不聽從。
之後,蘇峻果然繞經小丹楊道進攻,更在其間迷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靠一個當地人作嚮導才得以繼續前進,期間軍隊無陣形可言,庾亮知道後又後悔。
卞壼隨後加都亮大桁東諸軍事,與侍中—鍾雅領郭默和趙胤等與蘇峻在西陵大戰,但卞壼大敗。
後蘇峻攻青溪,卞壼再率軍拒擊,但不能抵抗,卞壼力戰而死。
守雲龍門的丹楊尹—羊曼後與黃門侍郎—周導和廬江太守—陶瞻抵抗蘇峻,但都戰死。
庾亮則領兵在宣陽門準備抵抗,但士卒尚未成陣就已棄甲逃走,庾亮不能戰鬥,唯有與三位弟弟和其他兵眾出奔溫嶠駐守的尋陽。
蘇峻因庾亮失敗而成功攻入建康,王導與光祿大夫—陸曄、荀嵩等官員都在正殿守護晉成帝,令攻進來的蘇峻不敢上殿。
但蘇峻軍都在後宮搶掠,表現殘酷,而極為兇暴。
又驅役百官,要他們負擔登蔣山;
也裸剝士女,令他們被逼以草蓆或泥土蔽體,哀號之聲震動全城;
另盡掠庫存的二十萬匹布、五十斤金銀、億萬錢和數萬匹絹布。
之後,蘇峻讓自己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
祖約為侍中、太尉、尚書令;
許柳為丹楊尹;
馬雄為左衛將軍;
祖渙為驍騎將軍。
以王導德高望重,仍然讓他官居原職,而排在自己前面。
叛將—路永、匡術勸殺盡王導等大臣,蘇峻敬重王導,沒有同意。
前一年,被免職和降爵為弋陽王的司馬羕向蘇峻稱述其功,令蘇峻讓他官復原職,並恢復西陽王爵。
同時,也派兵攻吳國,吳國內史—庾冰失利,逃亡會稽。
於是,蘇峻派侍中—蔡謨上任吳國內史。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