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說曹操會如何選擇?
曹操有且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先對付大秦和大晉,然後再言其他。
畢竟曹操的地盤就位於天下之中,乃是四戰之地,戰無止盡便是曹操這一勢力的主旋律。
既然曹操務必要先對付大秦和大晉,那無外乎就是要死守或者主動出擊,以攻代守。
倘若死守,那就得等著秦軍出潼關,然後攻打司隸。
這樣一來,曹操方就會徹底地陷入被動之中,畢竟他也無法主動進攻!
可曹操一旦收回南陽,在擁有武關之後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曹操就將徹底獲得主動權。
倘若秦軍進攻司隸,曹軍便可以出武關,直接進攻長安。
如果說曹操沒有南陽和武關,沒有戰略主動權的話,那麼曹操的勝算最多隻有三成!
可曹操一旦收回了南陽,擁有了武關,重新獲得了戰略主動權的話,那麼曹操的勝算就最起碼能有六成!
又萬一謝安真的說服於我,拉我軍一起入坑的話,那麼曹操的勝算就將達到驚人的九成,簡直就是十拿九穩的局面。
所以你說曹操會如何進行選擇?
恐怕務必是要收回武關才會罷休!
再反觀我方的戰略是什麼?
那就是優先對付劉裕和陳霸先,奪取益州和交州,並早日一統南方。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那麼我方和曹操之間進行續盟就同樣勢在必行,否則北線就會不穩。
也就是說,我方絕不可能出兵幫助曹操,同樣也不可能去對付大秦!
曹操要對付大秦和大晉,我方則要對付劉裕和陳霸先,在此前提下雙方的續盟就是必須要進行的一個過程。
唯獨雙方續盟,曹操的南線無憂,我方的北線無憂,雙方才能繼續對彼此的預定目標實施計劃。
反之,雙方都在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就又必須在彼此的邊境線上囤留重兵進行防範了。
想到這裡,我當即否定掉了謝安提出的所謂的上策,而只剩下了中策和下策。
也就是,用南陽、下坯、東海三郡換取一王位,或者用南陽換取徐州全境了。
此二策又到底哪一策對我方更有利呢?
“諸位以為謝安石大人的上中下三策中,哪一策更好呢?”隨即,我便將問題拋給了眾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聞言,紛紛各抒己見。
一時間,一場宴會就演變為了辯論大會,眾人也為此吵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