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麾下的大將橋蕤、張勳等,都傾心敬重孫策,就連袁術也常嘆息。
袁術說:“如果我袁術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可瞑目無憾了。”
孫策部下有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了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裡面。
孫策派人追捕,直衝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就地斬首。
事情結束後,孫策又前往袁術處賠禮請罪。
袁術說:“兵士叛變,理當懲處,有什麼可請罪的呢?”
從此,軍中更加敬畏孫策,不過袁術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
他曾許諾讓孫策任九江太守,過後卻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此職,孫策對此很失望。
後來,袁術準備攻打徐州,向廬江太守陸康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
之後的故事詳見本書的第二章)
興平元年194年),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佔領。
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
這次,孫策攻打廬江,讓劉繇憂心忡忡。
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他們又是孫策的自己人。
所以劉繇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併自己,於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往歷陽。
劉繇派部下樊能、於麋駐紮在橫江津,讓張英駐紮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
袁術則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卻一連幾年都未能攻克。
吳郡都尉—朱治,乃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
太傅馬日磾在壽春的時候,任命朱治為副官,後又被任為吳郡都尉。
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
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
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
於是,袁術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
然而袁術只給孫策配備一千多計程車卒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幾十匹,賓客中願意跟隨者幾百人。
結果,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奔孫策,等到了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孫策的兵眾已發展到五、六千人。
此時,孫策的母親已先從曲阿遷來歷陽,孫策又將母親遷往阜陵居住。
然後渡江轉戰,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
而且,孫策的軍容很嚴整,百姓們都願意依附他。
孫策相貌英俊,言談幽默,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
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