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如今這天下間,在老夫看來大致有十六位霸主,若是將他們派個座次,大致如下:
第十六位,前趙劉淵。
前趙304年~329年),亦稱漢趙,十六國時期列國之一,是西晉晚期由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政權。
304年11月,劉淵以復漢為名,在左國城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國號漢。
308年10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
309年,遷都平陽。
310年,病卒,長子劉和即位,被庶弟劉聰篡位。
313年,劉聰奪取洛陽,俘殺晉懷帝。
316年,滅亡位於長安的西晉殘餘勢力。
318年7月,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立。
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劉粲,鎮守長安的中山王劉曜發兵攻打靳準。
十月,劉曜帶軍行至赤壁關中的)後登基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
與此同時,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
自此,漢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
史家為區分,將關中的劉氏趙連同劉淵所建的漢,即將稍前的屠各)劉姓政權統稱為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稱為後趙。
此後,劉曜、石勒常常相互攻伐。
由於劉曜在關中地區對各民族採取高壓政策,加上治國無方,一味征戰,國勢日頹,石勒則控制了河北廣大地區。
329年初,前、後趙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飲酒過量,被後趙擒殺,漢趙主力被消滅。
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
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死劉熙及文武百官,漢趙政權滅亡。
前趙政權在鼎盛時期,實際佔據關中、河套、幷州。
但在劉淵死後,其後繼者無力掌控石勒,這使得漢趙分裂,故排在十六。
………
第十五位,成漢李特。
成漢304年~347年),十六國政權之一。
西晉末年,天災人禍橫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
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
302年,自稱為使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將軍。
第二年303年),李特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城死守,李特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