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地處黃河以北,乃是古華夏九州之一。
自從河北大戰結束之後,冀州被一分為三,分別被高歡、曹操、袁譚掌控著。
其中,高歡佔據著冀州最多的部分,分別有中山、常山、河間、安平、渤海五個郡國。
曹操則是在鄴城建立了一個大本營,安排河北軍團鎮守此地,輻射魏郡、趙國、鉅鹿三個郡國。
至於袁譚最慘,僅僅掌握著清河一個郡,因此長久以來都對冀州之地虎視眈眈。
彼時,由於河北軍團收到曹操的徵召,因此離開了駐地。
隨著河北軍團的離開,冀州大地便失去了強權的有力鎮壓,各方勢力也因此伺機而動。
彼時,由於麴義在代郡扯旗造反,高歡於是起兵平叛。
隨著高歡大軍的北上,冀州境內再無任何一支軍隊,彷彿被世人遺忘了一樣。
然而青州袁譚一直惦記著冀州的土地,那裡曾經是他老爹袁紹的地盤,袁譚一直勵志要恢復袁家的光輝!
自從曹操徵召各地駐軍,尤其是泰山的臧霸、孫觀,以及河北軍團相繼離開後。
不甘寂寞的袁譚便開始集結麾下的軍隊,青州各郡的軍隊陸續在青州北部的平原郡本是平原國,自從劉備死後,也就成了平原郡)集結,人數大約有五萬人。
想當年,袁譚派了一員大將——檀道濟,以及五萬大軍前往冀州支援袁紹。
結果在鉅鹿之戰中,不僅檀道濟戰死了,五萬大軍也跟著一起全軍覆沒了。
此次集結大軍,乃是三年來,袁譚的首次大動作。
同時,這也是繼鉅鹿之戰後,袁譚向恢復父親基業邁出的第一步。
這五萬大軍不同於三年前,那時候頂多算是五萬郡兵,現在卻是堪稱五萬精銳!
袁譚在平原城外親自為大軍送行,目送著他們的離開,眼神裡飽含著希冀。
袁譚是一位稱職的刺史,這幾年來,袁譚一直恪盡職守。
三年前,五萬大軍全軍覆沒,沒關係。
三年後,袁譚捲土重來,再一次擁有了五萬大軍!
這一次,五萬大軍的統帥是郭圖,大將有苟曦、馬隆、李矩、張方。
苟曦,字道將,河內郡山陽縣人,西晉末年名將。
此人在歷史上參與過八王之亂,屢立戰功,自比白韓。
………
馬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人,西晉名將,武器專家。
少時,智勇兼備,愛好名節。
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正月,河西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率眾反叛時,馬隆革新武器裝備。
之後,平定“秦涼之變”,斬殺禿髮樹機能,收復涼州。
太康初年,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發展生產,聲名大震。
………
李矩,字世回,河東平陽人,晉朝官員、將領。
李矩勇猛剛毅,多謀略,有大志。
曾率軍平定叛亂,消滅賊寇,並屢次擊敗前趙軍隊。
太寧三年325年),李矩的將士密謀叛投後趙,李矩無力鎮壓。
因此,李矩只能率部眾投歸東晉朝廷,途中部下多有逃散,只有郭誦等一百多人棄家跟隨。
行至魯陽縣時,李矩墜馬而死,死後葬於襄陽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