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涼州境內,秦軍分南路、中路、西路、北路四路大軍,因此大漢諸侯聯軍只能分兵應對。
南路,呂光的十萬大軍除去支援狄道的兩萬羌騎外,八萬步兵已經被劉裕打殘。
西路,爾朱榮的十萬大軍、五萬民夫也已經被江東軍、馬家軍、聯軍全殲。
中路,秦軍二十萬主力依舊按兵不動,只是往隴西、漢陽、安定、北地四郡派出了十萬步兵支援。
其中,前往隴西支援的符融兩萬大軍已經被全殲,前往北地支援的賀拔嶽三萬大軍也已經被全殲。
除此以外,前往漢陽負責抵擋曹軍的宇文護、尉遲迥三萬大軍,目前動向不明。
目前,只有前往安定負責抵擋江東軍的叔孫建,兩萬大軍已經順利進駐高平。
叔孫建365年~437年),本姓乙旃,字幡能健,代郡人。北魏將領,叔孫骨之子。
叔孫建機智勇敢,富有智謀。
早年侍從道武帝拓跋珪,隨從前往賀蘭部。
登國初年,隨從安同等人輪值朝中事務,參與軍國大事謀劃,跟隨秦王拓跋觚出使後燕。
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後,率眾攻取青州和兗州。治軍清整,號令嚴明。輔佐長孫道生攻打劉宋,大敗兗州刺史竺靈秀,威震南方。率領輕騎擊退宋軍援軍,協助安頡攻取滑臺。禮待賢士,邊民稱頌。
太延三年437年),叔孫建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在歷史上,叔孫建乃是戰功赫赫的北魏名將,更是北魏初期拓跋嗣麾下的頭號大將。
這一世,叔孫建意外地成為了大秦國的十二大將軍之一,成了宇文泰的部下。
雖然人生軌跡和經歷不同,但叔孫建依舊還是那個名將,能力也依舊出色。
在此之前,江東軍主力在孫策的帶領下來到了安定,並在打下一座城池之後就一直按兵不動了。
直到一個月前,孫策才派遣陸遜統帥魏延、丁奉的兩萬精兵,以及四個輔兵萬人隊前往安定腹地攻城略地。
雖然陸遜已經從軍三年,但這還是他第一次獨自領兵,何況還是統帥六萬大軍。
雖然這六萬大軍中有四萬是輔兵,但輔兵們訓練多時,戰鬥力已經不遜色於其他諸侯麾下的軍隊了。
也就是說,陸遜軍團的戰鬥力並不弱,首次獨立領兵作戰的陸遜就已經擔當軍團主將了。
這是孫策對他的器重,也是對他能力的看重,更是對陸遜這個年輕人的一次鍛鍊。
而陸遜也沒有讓人失望,在接到命令,然後率領大軍離開後。
陸遜先是將軍團一分為三,本人親率兩個輔兵萬人隊擔任中軍,魏延、丁奉各率一萬精兵和一個輔兵萬人隊擔任左右兩軍。
然後兵分三路,對安定開始用兵,一路勢如破竹。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陸遜軍團就拿下了涇水以西,安定的大部分城池。
過程中,三位將領各有辦法,也各有所長。
陸遜手裡只有兩萬輔兵,雖然訓練多時,但相比正規軍來說裝備差了一些。
陸遜認為不宜強攻,只能智取,因此在攻城時想出了許多辦法。
比如詐城,就是依靠偽裝,用精幹人員混入城中,然後裡應外合。
比如夜襲,在夜間敵軍防備最為鬆懈的時候,一舉攻城。
比如威嚇,陸遜派出使者對敵軍控制的城池進行威嚇,嚇得敵軍主動投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