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有猛將的作用,儒將有儒將的風格,雙方用兵並不一樣。
諸如楊大眼勇冠三軍,身先士卒,大軍氣勢如虹。
因此,前期楊大眼軍勢如破竹,直接攻入了大營。
但王鎮惡卻拖著羸弱的身子,像勇將一樣親自上陣,給將士們帶來了視覺震撼。
將士們無不被王鎮惡感染,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力量在源源不斷地湧上來。
奇蹟出現了,楊大眼軍竟然被反過來打得節節敗退,竟然無法再前進半步。
楊大眼不禁大怒,親自斬殺了數名敵軍,但王鎮惡所部卻毫不畏懼。
雙方一番血戰,真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就連楊大眼都感到愕然。
在王鎮惡的親自拼殺下,竟然奇蹟般地穩住了陣腳,死死擋住了楊大眼軍的攻勢。
另一邊,王仲德所部在南門與符法軍陷入了拉鋸,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一開始,符法仗著麾下人多,很輕易地就攻入了大營。
然而在王仲德的指揮下,守軍也不甘示弱,竟然擊退了符法軍的第一波攻勢。
隨後,雙方一進一退,就圍繞著營門陷入了苦戰。
屍體開始堆積如山,兩邊的將士全都難以前進半步,雙方隨即展開了互射。
符法軍人多,弓箭手也多,因此火力較猛。
王仲德軍人少,但都是恩養多年的精銳,因此戰鬥力更高。
雙方拼到現在,人數已經沒有意義了,比的只能是毅力。
劉裕的七萬大軍中,有兩萬嫡系,五萬降卒。
兩萬嫡系都在王鎮惡、王仲德手中,雖然人少,但戰鬥力真不是蓋的。
反觀呂光的八萬大軍,其中有四萬氐族精銳,還有四萬是降卒。
在兵員分配上,楊大眼軍有一萬氐族精銳,一萬降卒。
符法軍和楊大眼軍一樣,有一萬氐族精銳,一萬降卒。
呂光的四萬主力中有兩萬氐族精銳,兩萬降卒,因此戰鬥力參差不齊。
四萬氐族精銳分別來自符氏、呂氏、楊氏各自的部落,因此忠誠度、戰鬥力都很高。
四萬降卒原先都是馬家軍,他們之前能夠投降,以後同樣也可能會。
相反,劉裕把兩萬嫡系交給了王鎮惡、王仲德統帥,而把降卒都留給了自己和朱家兄弟。
劉裕、朱齡石、朱超石兄弟,包括劉裕麾下的蒯恩、胡藩二將,五人都是猛將。
眼下,三萬降卒在三員猛將的統帥下,居然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劉裕在中,蒯恩在右,胡藩在左。
雖然三人統帥的都是降卒,但在三人的身先士卒下,降卒們卻是士氣如虹。
呂光四萬主力的佈置則是,兩萬嫡系在中,兩萬降卒分別在兩翼。
呂光親自統帥兩萬嫡系,面對劉裕親率的一萬降卒,居然不能贏。
兩翼的兩萬降卒,分別面對蒯恩、胡藩的猛攻,不出意外地被打得節節敗退。
原先呂光中路防守,兩翼突破的計劃落空,還反過來被劉裕給達成了。
現在的局勢是,呂光親率的兩萬氐族精銳只能勉強擋住劉裕的猛攻,兩翼眼看著就要被擊破了。
雙方八萬對五萬,都是嫡系+降卒的組合,但因為兵源佈置不一樣,從而造成了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