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現在按兵不動,只能說宇文泰有所圖謀,或者說有什麼計劃存在。
從整體的局勢上來看,江東軍與馬家軍暫時守住了蕭關,還能抵擋爾朱軍。
漢中軍也擋在散關前,讓羌氐大軍無法越雷池一步,不能前進半步。
局勢暫時對大漢聯軍有利,但若是從整個雍涼的地形來看,卻對大漢聯軍十分不利。
因為整個雍涼的地形西高東低,除了關中平原外,其他地區幾乎都是高原地形。
聯軍主力向西攻打漢陽、安定、北地三郡,實則是從平原進攻高原,是處於仰攻。
這種情況十分不利於以步兵為主的聯軍,不僅前進緩慢,還補給困難。
在四十萬聯軍主力的背後,是關中的百萬民夫在運輸糧草物資,因此十分辛苦。
本身地形就影響了聯軍的行進速度,加上後勤補給的拖累,這讓聯軍的速度更慢了。
如今,四州聯軍才剛剛進入安定、北地、右扶風三郡的邊境,尚且無法威脅到蕭關的爾朱軍。
曹軍沿渭水行進,卻才剛剛深入漢陽地界一百里,離苻堅的大本營還遠著呢!
江東軍則在剛剛進入安定境內,就在涇水之畔停了下來,不知何故。
如此行軍速度,也著實威脅不到大秦的根基,或許這也是秦軍主力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隨著五月的來臨,天氣也一天天地熱了起來。
相比於河北、中原、南方在夏季的炎熱,涼州在夏季更是飽受乾旱的困擾,這讓聯軍主力更加依賴於水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因此,曹軍和江東軍才會先後選擇,沿著渭水和涇水行軍。
除了糧草以外,保障水源充足,也是制約著後勤的又一大因素。
如果沒東西吃,人還能活七天;但如果沒水喝,人三天就得渴死。
正因為如此,秦漢之間的局勢也越發停滯了下來,雙方都無法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由此可以預見,這一戰的過程必定會是經年累月,在短時間之內是根本無法結束。
雙方打得時間越久,對後方的負擔也就越重,對雙方主將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除了要保障後勤,還要克服將士們水土不服、思鄉厭戰、士氣低落等問題。
而對於曹軍來說,問題遠非如此簡單,這關係到了曹操治下的內政問題。
聯軍的糧草是由各路諸侯一起承擔的,但運輸糧草物資的民夫卻都出自曹操的治下,因此曹操還得考慮到民力和治下的生產問題。
百萬民夫為聯軍提供糧草運輸,打一年,就意味著這一百萬民夫要脫產一年。
打得時間越久,他們就脫產越久,而這些傜役和稅收的負擔又需要加在後方其他百姓的身上。
也就是說,這一仗必定是長年累月,但曹操卻是耗不起。
對曹操來說,唯有早日結束這一仗,才能對他有利。
反之,這一仗拖得時間越久,對曹操來說就越不利。
因此,在秦漢雙方的十幾路勢力中,心情最急切的人非曹操莫屬!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