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自進入漢陽境內後,繼續深入了一百里,然後就停滯不前陷入了困境。
這一困境並非來自秦軍,也並非後勤不濟,而是曹軍在戰略上陷入了困境。
因為後勤的問題,擔任聯軍盟主的曹操深知這一點,所以於情於理都該速戰速決才能有利。
然而後勤既要跟上,又要保證戰線不會拉得太長,曹軍也因此無法快速用兵。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曹操便命令大軍停了下來,然後重新作出安排。
這裡的曹軍雖然號稱十萬,但就和我猜測的一樣,也確實有著十二萬之眾。
他們分別由夏侯惇、夏侯淵、曹洪、蕭摩柯、羊侃、徐晃、張合、樂進、高覽、張繡,以及徐晃麾下的兩員部將——蘭欽、王思政統帥。
蘭欽,字休明,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冀州刺史蘭子云之子。
歷史上,蘭欽自少勇決過人,隨父在洛陽生活,後南歸梁朝。
大通元年527年),出師攻北魏,連取蕭城、厥固等地,並陣斬魏將曹龍牙,進討桂陽等地叛蠻。又率軍援救衡州,蕩平長樂諸洞叛亂。
大同元年535年),蘭欽奉詔赴援襄陽,成功擊破魏軍,生擒魏將數人,並趁勢收復漢中。隨後轉援梁州,大破魏都督董紹、張獻等,幾乎全殲其部。他在百日內兩破魏軍,威名大振,回朝時又討平西江俚人叛亂。
大同十年544年)後,蘭欽征討交州李賁叛亂。但在抵達嶺南後被南安侯蕭恬密謀毒害,享年四十二歲。
蘭欽屢戰有功,是梁武帝統治中期傑出的軍事將領。《梁書》將其與另一名將陳慶之合傳,並稱贊二人是“廉)頗、李)牧、衛青)、霍去病)之亞歟”。
這一世,蘭欽因為久居洛陽,在董卓之亂後,隨同朝廷和洛陽百姓一起西遷長安。
後又跟隨天子東逃,最終遷居許都,也因此加入了曹操的麾下,並被曹操安排擔任了徐晃的部將。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郡祁縣人。北魏、西魏將領,東漢司徒王允的後代。
在歷史上,王思政容貌魁偉,頗有謀略。
北魏時期,隨北海王元顥征討關中起義,投靠平陽王元修。
孝武帝元修即位後,憑藉擁戴之功,總領禁軍。
後護送孝武帝遷都長安投奔夏州刺史宇文泰,參加河橋之戰,鎮守玉璧。
大統八年,挫敗高歡的進攻。
大統十二年,趁著東魏大將侯景叛變,佔據戰略要地潁川。
堅守潁川,擊退東魏大將高嶽圍攻潁川,殺死東魏將領慕容紹宗、劉豐等人。
大統十五年,受到東魏大將軍高澄領軍攻擊,城破被俘。
北齊建立後,卒於任上。
這一世,王思政的經歷和蘭欽基本相同,但不是王允的後代,而是直接成了王允的孫子。
除此以外,曹軍中還有許褚率領的五百虎衛,以及曹軍南下後一起帶回的數萬匹戰馬。
曹操考慮到這一戰將會遷延日久,為了不影響到治下的發展,曹操遂決定以數萬匹戰馬為基礎,組建兩萬輕騎兵。
曹操命令蕭摩柯、張繡二將在全軍中挑選兩萬善騎之士,一騎配雙馬,並由二將負責統帥。
然後曹操親自帶著郭嘉和二將,以及兩萬騎兵,並攜帶部分糧草繼續前進。
只留下十萬步兵作為疑兵,留在原地,吸引秦軍的注意力。
這十萬曹軍主力,由賈詡、荀攸統帥,並輔以十員上將進行指揮。
曹操為了以假亂真,更是留下了他的大纛、傘蓋,以及許褚的虎衛軍。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虛虛實實。
這一次,曹操將他的用兵之道發揮到了極致,而他本人早已帶著兩萬輕騎兵長驅直入。
十萬曹軍主力只是疑兵,就在渭水北岸,每日行軍不過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