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兵卻沒良將指揮,終究是無用,歷史上在戚繼光死後戚家軍的覆滅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有良將沒精兵卻不要緊,有了良將以後,難道還怕練不出一支精兵嗎?
為什麼曹軍在這幾年兵力受損、治下受災、元氣大傷之後,依舊穩坐天下第一的寶座?還不是因為曹操麾下尚有無數精兵強將?
關羽、張飛、蕭摩柯、羊侃、薛安都、許褚、徐晃、張遼、張合、于禁、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柳元景、裴叔業、高覽、張繡等等。
與曹軍相比,我軍雖然也有一大票名將、宿將,但大多長於統兵。
我軍的將領在武力值方面和曹軍依舊相差甚遠,更別提曹軍將領個個勇猛過人、文武雙全,多是五虎大將、五子良將這一級別。
反觀我軍將領,比文武雙全不輸曹將,但論平均武力值比之曹將至少差了一個檔次。
因此,馬超、龐德,我方勢在必得。
更何況,西涼鐵騎也確實是天下精兵,同樣也是我垂涎已久的精銳之師。
早些年,馬騰、韓遂分別稱霸於涼州南部和北部,手中都握有超過五萬人的軍隊。
然而這一切都已經成了過去式,因為馬騰、韓遂的軍隊都已經被打殘,所以馬騰、韓遂的軍隊也只能用殘兵來形容了。
馬騰、韓遂的軍隊之所以這麼慘,這一切還得從十二年前說起。
十二年前,正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馬騰、韓遂也是其中之一。
二人並沒有前往酸棗參與會盟,而是在西涼與聯軍遙相呼應,算是一支偏師。
但二人卻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對董卓的側後方發動進攻,就真的只是為聯軍搖旗吶喊。
此戰過後,董卓的勢力受損放棄了洛陽,並退到了關中。
那時候的西涼,羌族已經被打殘,涼州也早就成了漢人軍閥的天下。
而董卓正是這些漢人軍閥的老大,他們名義上參加聯軍討伐董卓,實際上卻都是董卓的馬仔。
因此,讓他們打董卓是不可能的,反而在董卓的眼皮裡底下一直乖乖聽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直到董卓被呂布所殺,朝廷也被王允所掌控,董卓餘孽差一點就要覆滅了。
後來,這幫餘孽在賈詡的拾掇下一起反攻長安,涼州的一些羌人部落、漢人軍閥也參與了此次行動。
他們攻破了長安,擊殺了王允,成功掌控了朝廷。
這一戰,涼州的漢人軍閥們嚐到了甜頭,一些羌人部落更是嚐到了權利的滋味。
之後,整個關中、西涼都變成漢人軍閥當家作主了,他們為了爭奪權力開始了混戰。
這一打就持續了十年,關中、西涼都成了戰場,就連許多羌人、氐人、雜胡、鮮卑的部落也參與其中。
十年之中,漢人軍閥越打越少,異族部落卻越打越強。
期間,天子趁機東逃,最後被曹操得了這個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