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羌,你安的是什麼心?”
太史慈不禁大怒,其他幾個將領也不禁附和,就連鄧艾也認為他說的有些過了。
鄧羌卻是泰然自若,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眼見眾將開始吵起來,我再也坐不住了,便第一時間站起身來。
眾人見我站起來,頓時也不做聲了,一個個地閉口不言。
“好了,戰事乃是生死存亡之道,戰時也一切皆有可能!總之如何應對騎兵,諸位也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下面我就來總結一下:
第一,聯軍必定會兵分幾路,我軍如何行動,屆時還得根據總的戰況才能作出佈置。
若是各路聯軍獲勝,那麼聯軍必定就要深入西涼腹地,並尋找大秦主力決戰!屆時,我軍也同樣會再兵分幾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管他異族在哪,咱們只管攻佔城池,佔領制高點!倘若異族主動來攻,咱們就佔據地形,依託城池,與異族決戰!
若是決戰,咱們就要根據騎兵的特點作出應對,比如:限制其速度等等。
第二,其他諸侯的軍隊若是失敗,並且全線潰敗,而我軍又陷在突出點,造成了孤軍深入的情況。這時候咱們也不能再戰,務必要跟著一起後退。
若遇到異族,能打則打,不能打也不要強求,一切以儲存實力為主!
第三,若是雙方平手呢?大秦分了幾路,聯軍也分了幾路,雙方互有勝負呢?我軍依舊是要採取以守為主的策略,避免與異族進行決戰,而讓其他諸侯與異族去互相消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總之,無論何種情況,諸位都要以儲存實力為主!像什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仗,咱們儘量不要打!”我說道。
兵家有三個派系,分為兵陰陽、兵權謀和兵技巧,這些是先秦時期國防的主要思想。
兵權謀,通俗來講就是戰略方面的應用,它從多方面闡述戰勝之法,絕不拘泥於沙場廝殺,像間諜戰、經濟戰都可視為兵權謀思想下的產物,兵聖孫武便是其代表人物。
兵陰陽家善於利用戰場上的天時、地利等因素,積小利為大利,最後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兵陰陽家用兵求穩,往往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孫臏、張良、諸葛亮便是此中高手。
兵技巧講究堂堂正正,正面對決,以絕對優勢戰勝敵人。戚繼光便是兵技巧家代表人物,他首創的鴛鴦陣從徵兵、訓練、武器裝備再到戰術應用,無一不是兵技巧思想的體現。
我麾下諸將若是以此來區分,便都是兼具了三派的特點,取其精華,去取糟粕。
也說不上誰的觀點最好,只能說各有千秋,但相比廖化等校尉之才來說,諸將也算是都有大將之材了。
而我基於眾將的觀點進行了總結,也算是我軍在北上之後,有了大致的方向。
總之,能戰就戰,而且是隻求大勝;否則就不戰,以儲存實力為主。
周瑜、王猛、魯肅三位智囊卻是一直在旁聽,基本沒有發表自己的觀點,但眾將該說的都已經說了,這三位也無甚其他的觀點。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