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沈慶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後說道:“主公,諸位!騎兵雖然厲害,但卻並非沒有弱點,騎兵乃是在平原上方可稱雄!也就是說,在山地、在丘陵、在林中,騎兵恐怕還不如步兵。怎麼對付騎兵,以在下之見,需要按照實際的地形才能作出應對!”
沈慶的發言並沒有太史慈的那麼精彩,但卻十分中肯,也算是講到點子上了。
“不錯,諸位日後用兵,確實應該按照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要素,以此做到因勢利導。而不是拘泥於一成不變,而是要以不變應萬變,切記!”我連忙告誡諸將道。
接下來就輪到陸遜了,我點到他的名字後,陸遜也立馬站了起來。
相比太史慈是一位勇將,沈慶文武雙全,陸遜則是一員儒將、智將。
這兩年下來,陸遜在軍中也贏得了“小周瑜”的稱號,我也對他充滿了期待。
“騎兵仰仗的不過是速度,以及居高臨下的優勢!所以應對騎兵,唯有限制其速度一途。唯有如此,我等率領步兵才能戰勝騎兵!
而異族的騎兵往往好勇鬥狠,卻少有陣型,軍紀也不嚴明。在優勢時,異族騎兵往往戰力強大;在劣勢時,異族騎兵又往往一觸即潰。因此,朝廷歷年征討羌族、鮮卑都往往無功而返!並不是因為異族多麼強大,而且因為異族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特點。因此,對付騎兵需要示敵以弱,方能讓異族不顧一切地前來進攻!
屆時,我等步兵就要根據其速度快,居高臨下的特點,以此作出應對!針對其速度,我等可以佈置陷馬坑,設定鹿砦、拒馬、鐵蒺藜等物以對。針對其居高臨下的特點,我等需要優先佔據制高點。如此一來,騎兵就將優勢全無!”陸遜侃侃而談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相比太史慈和沈慶的觀點,陸遜顯然對騎兵作了深入的研究,並且已經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我不禁和周瑜、王猛、魯肅等人交換眼神,從彼此的眼神中都看到了對陸遜的讚許,這小子果然出色!
“爾等覺得陸伯言說的怎麼樣?”隨即,我便問向眾人。
“主公,伯言之論實乃破騎之法!如果說末將的觀點能讓大軍立於不敗之地的話,那麼伯言之論定可幫助我軍戰勝異族!”太史慈說道。
“主公,陸軍師之言,末將不如!”沈慶也表示道。
“嗯…爾等覺得呢?”我又問向其他人。
“陸軍師之言實乃破騎之法,我等已經無話可說!”眾人齊聲說道。
“伯言之論確實不錯,我也認為是破騎之法,但伯言的觀點並非爾等的觀點!因此,我還想再聽聽爾等的觀點。文長,接下去你來說!”我說道。
注: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出身吳郡陸氏。
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令陸遜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