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棗祗首倡實施的屯田制,不僅在這時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為後世開創了一種大規模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先例,被歷代王朝不同程度地仿效,因此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歷史上,曹魏時期的名將鄧艾,更是在屯田實踐中取得了重大貢獻。
因為曹操屯田始於建安八年203年),所以後世將之稱為“建安屯田”。
如果按照經濟學的說法,建安屯田使有限的生產資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漢魏之際,廣大人民飢寒交迫,所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是此時北方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無人開墾,而屯田制則可以把這些勞動力安置在有限的土地上從事生產,從而充分利用了既定的生產資源。
再者,建安屯田解決了曹操日後軍糧供應的問題。軍閥混戰,歸根到底打的是糧草。曹操集團積極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區實行屯田制度,不但糧草供應有了保障,而且大大減輕了農民運糧的沉重勞役負擔。
後來,在建安時期之後,民屯又多有發生演變,到了數十年以後,這項制度甚至已經無利可圖。
於是,後來的朝廷宣佈:“罷屯田官,以均政役,諸典農皆為太守,都尉皆為令長”,實際上就是下令廢止了屯田制。
也就是說,屯田制度始於亂世,而終於盛世,雖然是一種並不長久的制度,但依舊有著積極的作用。
尤其是遠在金陵的我,在王猛口中得知曹操還是迫於天災和戰亂的壓力,不得已採取了屯田制度之後,我依舊對曹操讚歎有加。
畢竟在我看來,不會被天災人禍所擊倒的才是真英雄,而曹操更是這個時代,除我之外唯一的英雄!
三國兩晉南北朝,論英雄豪傑數不勝數,但無論是佔據南方的蜀漢、孫吳、東晉、南朝也好,亦或者是佔據北方的魏晉、五胡和北朝也罷,最終一統天下的都只有西晉一朝。
而西晉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一統三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曹魏,尤其是從曹操時代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若非曹操之後,曹丕、曹叡兩代皆短命,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孫子又能熬。否則的話,一統天下的重任又如何會落到司馬炎的頭上?
再反觀其他王朝,諸如前秦、劉宋,也都差一點一統天下,但這些政權的統治者又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
比如前秦,之所以能統一北方、攻佔巴蜀,還是苻堅靠了王猛。而在王猛死後,一場淝水之戰就徹底葬送了強大的前秦王朝!所以區區苻堅又如何稱得上是英雄?
比如劉宋,之所以能統一南方,甚至一度攻佔了整個黃河以南。但劉裕後方不穩,手下諸大將又不團結,尤其是劉裕的繼承人和子孫後代又大多是變態。由此可見,劉裕在識人、用人、育人這方面都差了曹操十萬八千里!
唯獨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王朝,方能與曹操的曹魏王朝比肩!所以北周之後,隋唐兩朝又開創了秦漢之後的又一個高峰。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